辛亥百年不应只是一场庆典

辛亥革命网 2010-10-26 00:0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裴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百年不应仅是一场会展庆典、一次招商活动,辛亥革命相关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近代文化遗产复兴的文化内涵,在遗产有效保护的前提
 

  明年就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辛亥百年大庆的庆典和纪念活动,由于辐射全球华人世界,所以,从今年起便广受海内外舆论的关注。武汉、中山、广州和南京等地,基于和辛亥革命血浓于水的历史渊源,藉此百年纪念的历史契机,欲面向海内外,实现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当地城市形象和品位。

  但是,辛亥百年不应仅是一场会展庆典、一次招商活动,辛亥革命相关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近代文化遗产复兴的文化内涵,在遗产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应实现相关景区的可持续收益,切实推动三省四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近日,笔者亲赴三省四地,实地考察有关辛亥革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现状。通过调研发现,武汉和广州的遗产保护严重失衡,开发收益低迷不振;中山和南京的遗产保护较好,其开发的层次和深度有待进一步规划,亟需加快其可持续利用的步伐。

  烈士陵园太娱乐休闲

  武汉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筹备辛亥革命100周年文化活动,启动辛亥革命文物修缮整治工作。”但是,目前,武汉的辛亥革命遗产保护严重失衡,遗产保护的无序,日常维护的涣散,以及博物馆的“僵尸服务”,导致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匮乏,从根本上扭曲了文化遗产的根本价值和社会功能。

  遗产保护是遗产开发的前提和起点,遗产的系统保护实质上是为了自身开发开辟了基本的区域雏形。作为海内外知名的辛亥革命遗产,武汉伏虎山辛亥名人陵墓群是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却呈现出无序保护的状态,处于某机构的家属大院之内,没有陵墓群的隔离带建设,整个陵墓群仅用铁丝网和周边的建设工地分隔,被居民小区楼房紧紧包围。

  各个主要陵墓的日常维护组织非常涣散,陵墓碑文残缺不全,杂草丛生,破败之气,弥漫四野。

  文化资源变为旅游发展的资源,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转换,“服务”属于旅游资源的范畴,是旅游发展的“硬件”。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是今天的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僵尸服务”,接待人员的服务意识薄弱,对参观者的接待态度冷淡,打手机私人聊天,导游人员脱岗,馆内游客服务中心形同虚设,空无一人,缺乏明确的参观指引标识,文字服务的说明又显草率,让参观者进入遗产地之后,一头雾水,糊里糊涂推门,糊里糊涂参观,缺乏有效的参观引导服务,缺乏必要的说明引导设施,这既不符合文博设施的要求,也难达到旅游服务相关标准。

  《广州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辛亥革命博物馆建设”,投入相关建设资金2.26亿元。据介绍,该市有关辛亥革命史迹35处,最出名的是广州黄花岗起义烈士墓,位于黄花岗公园之内。对烈士墓进行文化公园模式的利用,本属正常。但由于烈士墓的特殊性,瞻仰区和休闲区应该适度分离,而不能重合。由于两者重合,造成了娱乐功能严重破坏了肃穆安静的瞻仰功能。比如,在黄花岗烈士墓碑前,人们围坐打扑克,练习交谊舞,吹拉弹唱之声、强烈的娱乐休闲气氛,破坏了陵墓群应有的肃穆安静的文化氛围。此外,由于细节规划有误,草坪包围墓碑,造成了游客无法祭奠的窘境。

  故居欠深度开发

  广东中山是孙中山先生的故里,按照中山《旅游产业规划》(2005年),中山的风景结构体系有四:1、市域部分风景区的景观体系(五桂山);2、名人文化故居体系(孙中山故居为主的名人故居);3、中山都市风景体系(岐江滨河景观和现代都市景观);4、特色村镇景观体系(翠亨村等)。

  实际上,中山具有海内外品牌知名度的景区只有一个,即孙中山故居。近年来,对孙中山故居的保护和开发,逐步形成了国内独具特色的村镇开发模式,即以孙中山故居为核心品牌,加强翠亨村的古村落遗址的保护,以故居的保护带动古村落的保护。中山纪念馆属于民国风格的大型纪念馆,布展豪华大气,采用了众多的现代科技手段。孙中山故居公园内的农业示范区,比较独特,复原了孙中山童年时期的岭南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面貌,把名人故居游延展为农业观光游,产品上有了很大的创新,从名人故里文化,过渡到古村镇文化,不仅是区域的扩展,更是文化旅游产品的纵深挖掘,由故居开发转型为古村镇的区域开发,让游客在景区的观光停留时间延长到2—3个小时。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