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与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3)

辛亥革命网 2011-01-04 00:00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刘新如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透过武昌城头飘过的历史烟云,回首南湖红船起航90年来的时代变迁,特别是将这两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思考、辨析,我们

  5  建党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指出,革命的人们要实行“主义的结合”,“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立起的旗帜,就是马克思主义。

  说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并不缺乏“主义”。鸦片战争以来,为拯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尝试过、寻觅过各种思想武器。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曾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粉墨登场,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孙中山把他的三民主义叫作“救国主义”,那是当时旧民主主义所能达到的历史高度,是同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前中国历史舞台上“诸子百家”相比较最具进步性的主义,但孙中山和他的主义没能看到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和中国命运的严峻性,未能指引中国摆脱受奴役、受欺侮的命运,他临终还在深切地呼喊:“和平、奋斗、救中国”。

  人们常引用一句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其实,历史并不像想象的一“送”一“接”那么简单。

  马克思主义最初传入中国,只是众多社会思潮中的一种,也并不占主流地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先后与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伪社会主义和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展开论战,最终以自己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赢得了更多的信仰者,扩大了自己的阵地。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指导革命、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是先进的中国人对各种西方思潮综合比较择优从善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的90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实践基础上,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历史性飞跃,为解决近代以来两大历史课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90年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结合新的发展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一定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6  历史是一部博大的教科书。

  20世纪的中国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千回百转、绚丽多彩的雄浑画卷。

  辛亥革命虽然“起共和而终帝制”,谱写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新篇章,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固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既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决心,也没有能力将民族民主革命引向最后胜利。辛亥革命建立政权后3个月,便被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封建军阀所窃夺,孙中山提出的包括联俄、联共在内的新三民主义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所背弃,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完全破灭。

  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失败,一系列的史实说明,中国革命不可能由农民阶级或资产阶级来领导,资本主义道路不能行之于中国。要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就必须有一个新的领导阶级和代表人民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政党。

  1921年7月23日,一个新兴政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108号)召开。

  这次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会场一度遭到巡捕骚扰,不得不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在社会上没有引起任何注意,但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却在漫漫黑夜中点燃。

  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