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不闲”:《革命闲话》研究(2)
辛亥革命网 2013-09-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金超 查看:
1.孙中山革命事功
田桐自1895年在日本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至1924年因政治上的异见离开广州,近30年。同盟会时期、中华革命党时期和南方政府时期,在孙中山身边从事机要秘书工作,两人常常形影不离。职此之故,对孙中山的革命言行及轶闻的记述是《革命闲话》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革命”一词来历的考察,前些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关于革命党人最早使用“革命”一词的时间,《革命易造反》提供了新视角。1895年以前,孙中山号召党徒起义,均以反清复明为辞,简称“造反”.当年九月,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与陈少白赴日本,道经神户,“少自购日报阅之,有载长崎电一则,云支那革命党孙文,陈少白过港,少白以示先生,曰:我等以起义为造反,日人名曰革命,何哉?先生应声抚掌,曰:好!好!好!自今以后,但言革命,勿言造反。”
1900年左右,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主张并未为人们所接受,其时,章士钊著《孙逸仙》,历叙孙中山的革命故事,苏州金松岑译日人官崎寅藏所著《三十三年之梦》,而易名《三十三年落花梦》。在《孙逸仙落花梦》中,田桐谑称,“苏人素善点缀风景,如此可见一斑”两书推出后,孙中山的名字渐渐深入学生心脾。作者又为世人揭示“三十三年”称谓的来历,“余曾以此问宫崎,官崎日:生平受苦,无逾此年。洽当余三十三岁,又为明治三十三年,故以三十三年之梦名之。”
田桐1907年在新加坡主持《中兴日报》期间,与保皇派的《南洋总汇新报》文战经年,革命立宪争论不休。后者曾怒诋毁孙中山为海盗,孙非常生气,有人怂恿他在英属起诉,要求损害赔偿若干万元,孙已答应并付诸实施。《海盗之讼》载,田桐适时对孙中山说:“此事在他国,确实可行,在中国人心,不免视为儿戏。且公革命党魁,身份如何高尚,度量如何宽弘,置之不理,无损声威。一经诉讼,即令全胜,如公之所要求赔偿名誉若干万元,不过如斯。内地闻之,将以公为凡人,其所损失者将令何人赔偿哉!”孙中山回答说:“业已为之矣,奈何?”田桐建议听之任之,不再追究,孙中山从之。这一方面反映了孙中山从善如流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孙、田无间的关系。
孙中山不计前嫌、宽以待人的品质在《邓廷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1912年孙中山当选为大总统后,某日,当年在伦敦中国使馆与龚心湛同谋绑架孙中山的邓廷铿前来求官,副官建议“捕而斩之”,孙中山却回答说:“彼来求官,不予之官足矣!已过之事,何事计较?”“令其去,勿留。”
1913年7月至日本神户时,因日当局的反对,孙中山暂时不能入境,《癸丑亡命之波折》记述了在日本友人头山满、松田、正久原久、犬养毅、尾崎行雄等的努力下,孙中山等顺利进入神户的情景。
革命同志周应时撰有《战学人门》[7]一书,内中分战争战斗、战略战术、作战三篇,周氏向孙中山索序。《(战学入门)序》记日,“在先生当援笔序之不移时脱稿,其文大意谓:中国文明,人好和平;西人野蛮风,尚战斗,惟世界文明民族不乐战斗,往往为野蛮民族所覆灭,是亦大可惧者。”并赞称:“如此立意、立言,高人一等,其文笔亦复大雅,不似雕琢文艺者所云。”[8]
1917-1919年孙中山著就《建国方略》,曾委托曹亚伯到商务印书馆商谈出版发行事宜,但曹氏却吃了闭门羹,孙中山等拟筹办法来报复,后在田桐的建议下作罢。《商务印书馆》记述事件的过程。
20世纪初期,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潮深深地影响着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武装起义屡屡失败,使得革命党人视暗杀为取得成功的捷径,以前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早年亦主张暗杀。《不主暗杀》则提供了相反的说法,“暗杀手段,不免有缺光明,其结果定不良也。当同盟会成立之始,同人多主暗杀者,克强、溥泉主张尤力,陈英士则行有效……而孙公谈次,则期期以为不可。同人有面争者,以孙公为迂而孙公固执如前。”
对于死刑的看法,据《主废死刑》揭露,孙中山认为它有伤人道,无益于国家社会。具体解决办法为:“太平以后,可将乍浦筑为商港,象山筑为军港,宜将各省应处死刑及帝制各犯,令为工人,既免国家之害,复兴国家之利,谓之一举两得。”此外,孙中山与同乡程璧光的关系,一度成为敏感的话题,《孙程之关系》勾勒了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骗局》则记叙了孙中山两次受骗的经过。
2.自身革命征信录
对自身革命经历的记述,也是《革命闲话》的主要内容。
1905年6月,田桐与刘仲文、白逾桓等在日本东京发起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鼓吹民族主义不遗余力,为同盟会的成立做了舆论准备。据《二十世纪之支那》一文记述,参与者有苏人高剑公,粤人何湛霖,湘人雷光宇、罗杰,鄂人张炳标、刘湘、解鸿顺等皆与焉。张炳标将暑假旅行费、书籍费,慷慨捐为杂志开办之资,计与各人共酬之金不满三百元而出版,“及炳标人测量学校,荐鲁鱼代会计,旋程家柽加入焉。冬间,湘中事败,陈天华、宋教仁相继至,而社务益发展焉。次年,蔡汇东字达生者,有评论辽东半岛文一篇,涉及日本。日本警视厅仇视之,将三期杂志载以荷车而去,谓之没收。牛込神由麴町小石川四区警察传拘田、宋二人者,日凡六次,久之乃得无事。是年夏杪,同盟会成立,黄公克强提议作同盟会机关。”此文有助于人们了解《二十世纪支那》社的运作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