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及其前后时期云南的特殊贡献(2)

辛亥革命网 2013-11-05 00:00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云南省委员会 作者:赵惠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云南是西南边陲贫瘠的省份,云南人民却在这场经过长期酝酿而发生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中体现出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勇立潮头

  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了大规模的新军起义。起义首次夺占了一座省城,首次建立革命政权。湖北军政府文告天下,湖北在湖南等省支援下,各府县民众迅速响应。湖北民军与北洋军周旋40余天,为各省“易帜独立”赢得时间。

  10月27日,张文光发动农民、会党和新军士兵参加,突袭腾越署,攻克军械局,经过一昼夜战斗,腾越宣告光复,29日成立“滇西军都督府”。“腾越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云南境内第一枪。

  “重九起义”发动在云南省城昆明,同盟会员唐继尧、张子贞、黄毓成、罗佩金等先后举行了五次秘密会议,推举蔡锷为起义军临时总司令,决定在1911年10月30日(农历重九)发动起义。起义前因事机泄漏,起义提前三小时由基层迅速发动起来。李根源率七十三标攻破北门,以夺取军械局为目标,蔡锷、唐继尧在巫家坝率七十四标进攻东南两道城门,向总督署发起猛攻。云南讲武堂师生也投入了战斗。云贵总督李经義竭力顽抗,组织力量反扑,双方战斗激烈。起义官兵不畏牺牲,浴血奋战,不少志士壮烈牺牲。次日上午,军械局、总督署、五华山先后被攻克起义军占领昆明。昆明全城在短时间内得到肃清,社会秩序井然。蔡锷通电全省,宣布昆明光复。重九起义战斗过程中,革命志士牺牲150余人,负伤300余人,是响应武昌起义各省中,战斗最为激烈的省区。由于对旧政权的打击较为彻底,资产阶级性质的云南军都督府建立后就较有权威,对地方政府实施各项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11月1日,革命军在五华山成立“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共推蔡锷任云南军政府都督,下设参议院、军政部、军务部,由李根源任参议院院长兼军政部部长。唐继尧、谢汝翼分掌后权。

  云南光复后,社会较为安定。蔡锷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比如,撤换贪官污吏,启用同盟会员;强化国权,统一县治;整理财源,节俭开支,开设富滇银行;设学政司,新增学堂120所,普及小学教育;设立全省模范工厂,开拓市场,并对铁路、公路、航运、邮政采取了改良措施。云南光复之初,邻省四川、贵州、西藏尚处于动荡之中。清朝四川总署赵尔丰仍掌握政权,川境内山头林立,秩序较乱。川绅请云南军都督府派兵“援蜀”。蔡锷遂派李鸿祥、谢汝翼两个梯团分头进兵四川,沿途击败清军,占领叙府、泸州,不久四川军政府成立,入川滇军撤回云南。

  1912年1月27日,云南军政府声援武昌,决定组织北伐军援鄂,以唐继尧为司令官挥师北伐。其时,贵州虽宣布独立,组成军政府,但局势混乱,宪政派请云南军都督府派兵“援黔”。2月27日,蔡锷电告唐继尧命其率军戡定黔乱,北伐军遂入贵阳,唐继尧后来任贵州都督。7月22日,云南军都督府以原参谋总长殷承谳为西征军司令官,率师援藏,取得镇压叛军、抵制英帝入侵斗争的胜利,受到北京政府嘉奖。

  武昌首义后一个多月内,便得到全国近三分之二省份响应,形成了“曾不须臾,而土崩瓦解之状已成”的局面。清政府受到革命浪潮冲击时几乎一触即溃,很快倾塌下来。云南是在武昌首义当月内宣布独立的,是最先响应武昌起义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而当时是在全国局势尚未明朗,革命成功并无把握的情况下独立决定发动的。如前所述,辛亥革命在云南成功有其广泛而深厚的根源。在内部条件成熟之时,外部因素的推动,革命的武装斗争一举获胜。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云南独立后成立军政府,整个政治局势顿时为之改观,经济、文化方面复苏很快,在西南地区产生巨大影响。及至后来的“援川”、“援黔”、“援藏”在政治上军事上对四川和贵州革命予以支持,起义浪潮席卷西南,有力地声援和促进了全国辛亥革命的进程,则更为全国民众所瞩目。

  “重九起义”是云南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提高了人民的民主主义思想,为后来的护国运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篡夺。袁世凯倒行逆施,对内独裁,对外卖国,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孙中山《讨袁檄文》“袁背弃前盟,暴行帝制,解散国会,谋杀人才,假民党狱,有此四种,国无不亡。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表示“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号召“爱国之豪杰共图之”。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悍然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受到全国人民强烈反对,亡国惨状,痛忧于心。富有民主革命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云南军民群情激愤,奋起反对。孙中山派董福开、吕志伊“回滇,秘密运动军队”。滇军中革命党人和中下级军官反袁态度坚决,分头开展串联活动,鼓动反袁。云南督军唐继尧在各界反袁声浪越来越高涨的形势下,于9月11日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开会,会上全体一致表示反对帝制,决定整理武装,准备作战。会后唐继尧与各方面反袁力量联络,邀约到云南来共同合力举事。派吕志伊往南洋各地宣传募集军饷;派李华英秘密往北京与蔡锷联系;派军需课长和兵工厂长赵伸往日本购买军火。10月7日会议,唐继尧决定:如中部各省有一省可望响应,即起义;川黔桂三省有一省响应,亦起义;海外华侨或党派济接饷械,亦起义;如上三项时机均归无效,则本省为争取国民人格计,亦孤注一掷,宣告独立。10月唐继尧致书孙中山“枭雄窃柄,大盗移国,会设筹安,欲行帝制。继尧自入同盟会以来,受我公革命之训导,义不苟同,秣马厉兵,待机报国。云南全省人民亦复义愤填膺,誓不与此贼共视息。一切机宜,祈予随时指示,得有遵循。”11月3日唐继尧召开第三次秘密会议,商讨起义作战方案。决定以滇军编为一军,分为三个梯团,以“剿匪”为名,出其不意,一举而占泸州、叙府、成都,之后宣布云南独立。另编一师出贵州,助贵州独立,然后进兵湖南,会师武汉。设立筹饷局,密派人员往海外向华侨劝募,运回日本购军械,昼夜赶造枪炮弹药。派邓泰中、杨蓁两支队即速整装向川边进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