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宋庆龄思想新的生命力

辛亥革命网 2014-06-04 00:00 来源:文汇报 作者:匡成鸣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5月29日是宋庆龄逝世33周年纪念日。被誉为“国之瑰宝”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的宋庆龄,在其70多年为新中国奋斗的革命生涯中,给

  今年5月29日是宋庆龄逝世33周年纪念日。被誉为“国之瑰宝”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的宋庆龄,在其70多年为新中国奋斗的革命生涯中,给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通过授予宋庆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的决定中说:“宋庆龄同志早年追随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始终不渝地致力于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建国伊始,即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继续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70年来,她一贯在我国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坚定地和中国各族人民站在一起,是中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衷心敬爱的领导人,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

   宋庆龄思想是宋庆龄同志对她70年革命实践所形成的重要认知,宋庆龄思想的丰富内涵在以下六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爱国主义思想

  宋庆龄是近现代中国爱国主义者的杰出代表。她热爱祖国,更热爱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留学美国时,她心系祖国,讴歌祖国文化光辉灿烂,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战争年代,她坚信“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她强调要“根据人民的最大利益来判断一切”。宋庆龄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她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

  二、民主主义思想

  宋庆龄曾说:“我希望有一天我所有的劳动和牺牲将得到报答,那就是看到中国从暴君和君主制度下解放出来,作为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共和国而站立起来。”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自觉肩负起捍卫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重任,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一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奔走呐喊并最终投身到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主义阵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三、国际主义思想

  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她认为:“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另一个国家的进步是不可分割的。”抗日战争期间,她呼吁世界援助中国人民的正义战争,“因为帮助中国就是帮助你们自己”。和平年代,她呼吁遵守“万隆精神”,团结起来为人类和平共同奋斗。正如印度总理尼赫鲁对她的称赞,她是给予许多国家人民以光明的“灯塔”。

  四、救济福利思想

  为人民谋福利是宋庆龄一生最崇高的目标。她认为:“一个政府在福利事业方面所尽的努力,不仅可以正确地衡量它维护和平的诚意,而且可以反映这个国家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她殚精竭虑地开创了新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周恩来总理因而将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称为“孙夫人的事业”。

  五、儿童教育思想

  宋庆龄一生最为关注的是儿童工作。她强调:“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儿童工作是“缔造未来”的工作,“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她领导中国福利会在儿童工作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性、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她在晚年曾以此而自豪地说:“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六、妇女解放思想

  宋庆龄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她认为“妇女地位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尺度”,妇女解放越彻底,国家的力量就越强大。她强调,妇女“必须自己争取解放”,要争取同男子平等的政治地位,要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她认为只有社会完全进步了,妇女解放才能真正实现。

  宋庆龄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除上述六个方面,还有统一战线思想、抗日战争战略思想、祖国和平统一思想、国家现代化思想、和平外交思想等。核心是为“中国梦”奋斗。

  宋庆龄思想的精神核心是为新中国奋斗,今天而言就是为“中国梦”奋斗。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宋庆龄一生所追求和践行的,并且她在践行过程中为国民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