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宋庆龄思想新的生命力(2)
辛亥革命网 2014-06-04 00:00 来源:文汇报 作者:匡成鸣 查看:
宋庆龄思想新的生命力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仍然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早年的宋庆龄选择了民主主义的道路。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牢记嘱托,竭力维护孙中山先生和三民主义旗帜,忠诚于新三民主义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7年宋庆龄遵照孙中山遗嘱赴苏俄实地考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加深了对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实现真正的三民主义为众生谋幸福的理想信念。靠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她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直至临终前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她的这种理想信念坚定性,对于今天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滑坡的人们,实在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
第二、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仍然是并且永远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宋庆龄说过:“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正是怀着对祖国如此深爱的情感,她才会七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为祖国服务。
五千年来,炎黄子孙就是靠着爱国主义的传承凝聚在一起的,今天我们仍然只有团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才能实现中国梦。
第三、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依然是我们建设国家的典范和榜样
在仰慕和追随孙中山的过程中,宋庆龄历经考验从不退缩;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承和捍卫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在争取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中,宋庆龄与何香凝女士一起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在保护和教育儿童事业上,宋庆龄更是亲力亲为,开创了新中国救济福利事业。在和平外交事业上,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被世界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女性。
在我们追梦圆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能像宋庆龄那样,都有对事业的执著精神,我们的事业必能早日获得成功。
第四、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永远是我们思想的总开关
宋庆龄自从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命运和人民联在了一起。宋庆龄说过,社会主义把人看成最为宝贵,社会主义生产的动力与结果“并不是少数人有了积累,而是大多数人有了美好生活”。她终其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因而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永远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只有深爱人民,才能真正造福人民,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五、坚持真理,敢于说真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
宋庆龄从违背父母意愿嫁给孙中山,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到在孙中山逝世后坚持、捍卫和发展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及其革命原则;从国民党阵营的“左”派领袖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为新中国奋斗;自踏上革命之路起,她始终坚持真理,反对独裁。
新中国成立后,她对1955年的工商业改造运动和1957年反右运动持怀疑态度,认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全国性浩劫,为此曾多次写信给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不同意见,体现了她一生光明磊落、坚持真理的原则。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原则,今天仍然是我们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了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蓝图,宋庆龄的一生都在为圆中国梦而奋斗,她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3年了,但宋庆龄思想所体现的新的生命力,必将在中国人民圆梦的征途上,闪耀出不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