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后中国在日留学生的不同反应(2)
辛亥革命网 2014-06-18 00:00 来源:《近代史研究》2013年6期 作者:张昭军 查看:
针对满族留学生的恐慌心理,特别是他们的联日举动,章太炎组织学生散发了由他起草的公开信《告满洲留学生》。公开信明确指出:民族革命不是种族屠杀,“所谓民族革命者,本欲复我主权,勿令他人攘夺耳;非欲屠夷满族,使无孑遗,效昔日扬州十日之为也;亦非欲奴视满人,不与齐民齿叙也。曩日大军未起,人心郁勃,虽发言任情,亦无尽诛满族之意。今江南风靡,大势将成,耆定以还,岂复重修旧怨?”章太炎告诉满族学生,如果革命成功,满人将与汉人享有同等的国民权利,决不会受到欺侮;日本人则不同,他们对中国怀有狼子野心,他日一旦得逞,满人必将与高丽人一样,沦为亡国之奴。(14)该信力陈光复后满汉平等,固然有消除满族学生恐慌心理之意,但更为主要的目的是打消他们的“援借外兵之志”,防止清政府向日本借兵。(15)
针对日商卖给清政府军械一事,10月27日,明治大学学生李倬、尹骞等,以留日学生总会的名义,致信东京警视厅,提出交涉。他们在信中详细列出了三井会社、三仓组、商田会社、西泽商会等日本商社名单,及订购清单——子弹8400万发,毛瑟枪5000枝,价格55万元。他们声明,日商若不取消资助满清政府的计划,留学生总会将致书中国各大报社及商社,鼓动全国永久排斥日货。(16)迫于压力,日商取消了交易,留学生的斗争取得胜利。
武昌首义后,留东学生在10月份并没有举行大规模集会,声援革命。究其原因,首先,一些革命党人特别是组织者在该月中旬已相继回国。例如,中国同盟会东京总部负责人刘揆一于15日接到国内电报,两天后即急匆匆从神户乘船离开日本。与其同行者,还有约40名革命党人和留学生。其次,清驻日使馆的阻挠。留东学生得知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成立的消息后,原计划在留学生总会馆召开会议,后迫于公使馆的压力而取消。其三,留日学生中不少人来自四川、湖北、湖南等革命地区,因学资中断,忙于向驻日使馆索取归国费用。
留东学生第一次大会召开于11月1日。此时,一方面革命已成燎原之势,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等地相继独立;另一方面,清政府也在紧锣密鼓地采取对策。10月下旬,先是传出清政府向法国、比利时借巨款镇压革命的消息。继而,清政府召回荫昌,起用袁世凯赴南方督战。旋又发生“滦州兵谏”,清廷下罪己诏,宣布解散皇族内阁,命资政院起草宪法。这些消息通过专电等方式很快传到了日本。在此背景下,留东学生决定召开全体大会。
集会地点设在牛込区袋町高等演艺馆,出席者约600人。大会主题是:组建留日医药学界中国赤十字会和中国赤十字后援会;抨击清政府的伪立宪行径,反对举借外债;发表对内对外宣言,声援南方革命。会议先由中国赤十字后援会干事任寿祺致开会辞,继由千叶医专留学生总代表陈任樑发言,然后是革命党人章太炎等7人发表抨击清政府的演说。
除讨论赤十字会事宜外,大会形成以下决议:(1)全体留学生一致谴责清政府的伪立宪行径,坚决反对向外国借债;(2)敦促世界各国严守中立,不遵守者视为敌国;(3)将决议内容以宣言形式用中文向外国发布。(17)大会决定以全体留日学生的名义,立即致电资政院及各省谘议局,并在国内报纸刊登告示,揭露清政府和资政院的罪行,呼吁各谘议局反对清政府的伪立宪,号召各省抗税,支援国民军。大会后,留东学生活跃起来。一些学生连日在总会馆召开会议,商讨组织赤十字队及归国事宜。东京等地许多学生罢课,外地学生也到东京打探消息,举行集会。
留东学生第二次大会召开于11月11日,也就是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期月之日。11月上旬,贵州、浙江、上海、江苏、广西、安徽、广东、福建又相继独立,清政府大势已去,在此背景下,留日学生总会和留日中国国民会联合发出通告,定于11日午后两点在神田中华青年会馆举行全体大会,晚6点举行庆祝革命军胜利提灯游行会。他们会前散发的传单显示,开会的目的,一是讨论归国的办法,二是庆祝革命军大捷。(18)
是日,大会因故改在高等演艺馆举行,参会学生达千人,记者20余人,还夹杂有数名西方人。会议由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陈扬镳主持并致开幕辞,继由留日中国国民会山东人颜振兹宣读祝辞,由明治大学学生李谟领唱《祝我中华光复歌》:“秋高义旗飘空,光复指日可成,中华国民。茫茫神州大陆,滚滚黄河长江,赖我健儿保存,中华国民。”唱毕,陈扬镳报告了在日留学生的近况和清公使汪大燮窃逃事件,以及筹议全体归国的方法。然后,明治大学学生袁泽民、李謩,法政大学学生谭毅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吴墨兰等六人依次发表演讲。演讲大旨为:现在清政府覆灭在即,今日无论何党何派,均宜消除意见,共谋推翻清政府,成立共和国家;目前最令人担心的是国家不能统一,各省独自为战,及旧政府亡后列国干涉的问题,因此,号召大家归国组织统一党(或叫共和党),分赴各处演说,并创办报纸杂志,谋成最完全之共和国家,实现全中华独立而非各省独立。演讲者关注的焦点在破坏之后,国家如何统一和建设的问题。(19)
完全可以说,这两次大会是反对清朝统治的大会,起到了革命动员的效果。会后,留日学生陆续回国,以不同方式加入革命。
二、发起战地救援
武昌首义后,医学专业的留日学生决定回国参加战地救援。他们以千叶医学专门学校为核心,组织了中国赤十字会医疗救援队。千叶医专系1907年清政府特约日本五校中唯一的高等医学专门学校。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方声洞、喻培伦,曾是该校学生。1911年10月,该校在籍的中国学生有39人(全部是官费生,其中革命党人夏候沛、王锦云佯装生病,起义前办理休学手续返回了国内)。
10月17日,山口县高等商业学校学生孙韬来到千叶。鉴于革命军严重缺乏医生和医疗设备,伤病员无法得到医治,他力劝千叶医专的所有留学生都加入赤十字军组织,回国参加救援。结果,仅有余继敏、何浩先、陈宏声、徐寅四人表示赞成,其他人并不积极。(20)一周后,千叶留学生收到东京留学生的信函,他们的态度方发生明显变化。25日,千叶医专留学生秘密集会,正式决定组织赤十字队回国,具体情况视东京留学生的动向而定。(21)对此,《东京朝日新闻》有所分析:“千叶医专的留学生对于清国的这次动乱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该校39名留学生中,除蒙古人恩和外,所有来自广东、四川等地的人皆因其出身而对革命军寄予同情,常能看到他们祈祷革命胜利的样子。”另一方面,因为清政府每月提供33日元学费,所以他们表现得非常慎重。(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