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后中国在日留学生的不同反应(4)

辛亥革命网 2014-06-18 00:00 来源:《近代史研究》2013年6期 作者:张昭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武昌首义后,中国在日留学生反应各异。一些满族学生决定回国参加清军,或组织暗杀团,反对革命。多数汉族学生则希望革命成功,他们通过

  无奈,留学生只好求助于公使馆。10月22日,来自四川、湖北、湖南地区的十三四名留学生,到学监处向留学生总监胡元倓诉说困难,要求提供资助。他们说,四川发生了饥馑和暴动,两湖也变成了革命根据地,致使秩序动荡,父兄失业,学费困难,恳请发给每人救济金100日元。(33)25日下午,四川、湖北、湖南等地自费生30余名,再次到学监处要求贷款。胡元倓告诉学生直接去公使馆,公使馆则说去学监处。留学生被支来支去,无果而返。26日,三省学生约70人在留学生总会馆集会,商讨向公使馆贷款问题。(34)次日,由四川同乡会张铮等5人做总代表,率四川、湖北等地约40名学生到学监处要求贷给100日元学资,学监电告学部。(35)经反复协商,公使馆表示无法满足每个留学生贷款100日元的要求,不过,可以参照家乡发生火灾、水灾的惯例,以兵灾为由,官费生一次性发给50日元,自费生30日元。(36)闻讯,浙江、江西、广东等省留学生也纷纷要求给予救助。

  日本当时有官费留学生2000人,自费生1000人,公使馆短期内筹集到全部款项有相当大难度。(37)进入11月份后,留东学生前景堪忧,已不能安心学业。11月1日,东京留学生大会召开后,许多学生决心回国,却无力支付基本的川资。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要求公使馆发给救助金和回国费用。双方开始出现摩擦和冲突。

  11月7日起,“学生因穷困至极,每日有四五十名学生拥至使馆,不少人彻夜不归”。7日晚,一些广东学生由于没有收到救助金,在学监处采取了“过激行为”。(38)8日,六七十名留学生聚集公使馆,要求自费生与官费生享有同等数额的救助金。他们先到学监处,没有见到胡元倓,又赴公使汪大燮处,汪藏匿他处。他们用铁锤砸毁门锁,闯入室中,声称如不发给救济金,宁愿饿死也不退出。当晚约有40名留学生彻夜待在公使馆。(39)第二天上午,又有约200名学生来到使馆。公使及馆员仍未露面。“许多学生闯入了公使的寝室以及其他房间,散乱书籍,破毁器具。”(40)甚至有学生拿走了书籍、西服、银器等物品。愤怒的学生还张贴了紧急告示:“敬启者,今日各省官费、自费生遣(原文如此一引者注)使馆所定领补助费日期,齐至使馆,不料公使避往他处,监督亦复逃亡,尽室空空,无从寻觅。试问国家尚存,而公使竟因区区费事,逃遁他处,国体何存?且未领费之学生不下千人,目下均陷于窘迫,嗷嗷何待?为此拟开学界全体大会。本日午后六时请齐集使馆公议办法。”(41)为示抗议,当天傍晚,他们在湖南学生左仲远带领下,在使馆前交叉挂起革命军旗与白旗。(42)对于留东学生的窘迫情形,《盛京时报》描述说:“留东中国学生等因此次变乱,学费不给,迭次要求驻日汪钦使代为支给,以免穷困。然该使馆存款亦已支绌,不便应付。该学生等因之愤懑异常,十七日(公历11月7日)晚多人齐赴该使馆,强请不止。汪钦使不得已暂不接见。该学生等益形愤激,将有暴动。日警见其不稳,向前弹压,忽有人之称革军日内将汇学费二十万元等情。该学生等闻之,欣然叹赏革军之用意良厚,并欢呼万岁,一律解散。”(43)汇学费之事纯属子虚乌有,留学生的困难并没有消除。

  11月10日,也就是庆祝大会的前一天,公使馆通过横滨华商作保,从正金银行、日本银行以及神户富商吴锦堂处共借得资金30万日元。当天下午,派馆员林鹍翔到留学生总会馆张贴告示,并说明救济金发放办法:(1)自费生未收到家中汇款者每人30日元,归国者给予邮船公司船票1枚,由同乡会长到监督处登记办理,回国后偿还;(2)官费生贷予50日元,到监督处按名单领取;(3)凡休学归国者,动乱结束后要返回日本完成学业;(4)在此困难时刻,所给日元仅作为归国旅费之用;(5)13日起开始发放。(44)但留学生对此并不满意,次日,50名留学生赴使馆集会,要求自费生每人40日元、船票1枚,官费生每人70日元。(45)各省同乡会也相继开会,商讨应对措施。12日下午,湖北留学生约60人在总会馆集合,认为公使馆把自费生、官费生区别对待,有失公平,选出2人负责与使馆协商;直隶省80余人在牛込区东五轩清风亭会商,也认为不该对官费生、自费生区别对待,选出3人负责交涉;广东学生集议后则表示服从使馆的安排,计划14日领到资金后立即回国。(46)同一天,留日学生总会及各省代表约30人,到使馆要求提高补助费用,遭到拒绝。(47)

  13日起,公使馆兑现承诺,开始发放救济金,官费生50日元,自费生30日元、船票1枚。当日,来自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畿辅、八旗的官费生300人、自费生280人,领到了救济金。次日,来自福建、贵州、奉天、四川、广东、河南、陕西、江西、云南、直隶等地的留学生超过500人,也领到了救济金。(48)15日,又有600余名学生来使馆领取救济金。(49)救济金发放场面极其混乱。湖北同乡会会长、明治大学学生张维汉等28人因上月生病,欲借医疗费50日元遭拒,突破警戒线同巡警殴打起来,结果被捕。(50)云南人扬名遂、杨三贤等9人因未领到救济金,与书记官林鹍翔发生冲突。(51)

  由于日方银行不愿再提供贷款,又不能从国内得到资金,清公使馆实难以对所有学生兑现承诺。一些留学生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到12月中旬,仍有500余名留学生滞留日本。(52)12月25日,涩泽荣一、高桥是清、近藤廉平等日本商界人士发起成立了“支那留学生同情会”。滞留学生依靠该会贷与的约10万日元,方得以纾解燃眉之急。

  综上,武昌首义后在日中国汉族留学生的反应值得引起重视。从革命史的角度看,留东学生通过组织留学生大会、派遣赤十字医疗救援队等方式,继续为革命做出贡献。从清政府一方看,清政府为留学生提供了学资和救济,多数学生却加入了革命的行列,反过来加快了自身的灭亡。从留学生一方看,他们积极发动和投身国内革命,然而,国内革命大规模爆发,客观上却造成了学资中断,经济困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直接影响了留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改变了其人生道路。

  注释:

  ①小島淑男:《留日学生の辛亥革命》,青木書店1989年版。此外,石井洋子《辛亥革命期の留日女学生》(《史論》第36号,1983年版)、見城悌治《明治—昭和期の千葉医学專門学校?千葉医科大学における留学生の動向》(《国際教育》第2号,2009年)略涉本论题。而研究清末留日学生的三部重要著作:実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史》(黑潮出版1970年版)、上垣外憲一《日本留学と革命運動》(東京大学出版会1982年版)、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1975年),对此未作专门论述。

  ②《清国及韓国留学生員数?{》,《在本邦清韓両国留学生員数表》,日本外交史料館藏,戦前期第一巻明治大正篇,3/10/5/9。

  ③参见日本档案史料《举事之革命党多为留学生》(明治44年4月29日),《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6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当时不少日本报纸认为在日留学生约三千人。如,《留学生ノ学資》,《東京朝日新聞》,1911年10月31日。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宗人府档案·来文·学务,0706。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