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的演绎,人性的回归——裴高才著《首义大(2)

辛亥革命网 2012-01-11 00:00 来源:《武汉作家》2011·12 作者:徐全利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百年之际,笔者发现书市有关辛亥革命的出版物,大都以学者史著为主,文学作品则是凤毛麟角。作家裴高才先生的新作《首义大都督黎

  作者描写黎氏的武将形象,紧紧围绕“武德”逐一展开:从“投笔从戎”,到“甲午风云赴海逃生遭囚禁”的曲折,从“张公爱将”,到“三赴东瀛取‘西经’”的转机,从“群龙无首”,到“逼上梁山成元勋”的高就,从“阳夏失守”,到“左右为难‘唱空城’”的智勇,从“前门驱虎”,到“岂知饿狼入后门”的时局乖戾,也就是从“切入点”到“落脚点”,展现了全书“时势造英雄”的主题。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写“首义”的风云际会,并不是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而是写战争的特点,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该书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烘托传主的思想性格。开篇揭其“身世之谜”,连黎元洪自己也难圆其说的身世与行状,扑朔迷离地摆在读者面前,从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进而通过演义的形式,从黎氏的家世入手,客观地叙介传主从亲历甲午战争、编练新军到起义武昌、三任副总统、两任大总统,以及投资实业的丰富阅历,描述其“仁柔”个性,还原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裴高才写道,黎任清廷湖北新军旅长(协统)时,时军中正在教唱张之洞填词的军歌。投笔从戎的知识青年潘康时,竟将歌词中的“大清深仁厚泽十余朝,列圣相承无异舜与尧”,修改为“大清篡窃已历十余朝,列代相承无异金与辽”。有人告发到黎处,这在当时可是杀头的大罪,可是到了黎大人那里,居然逢凶化吉:不仅未给潘加罪,反而认为他人才难得,调到身边当文书。后逐步提拔为排长和连长。接下来,潘成为辛亥革命中湖北队官(连长)革命第一人。难怪国学大师章太炎将历届民国元首分为“枭鸷”、“狂妄”与“仁柔”三类,特将黎元洪列为“仁柔”一类。

  黎元洪出任首义都督,是其一生中最耀眼的光环。书中表现了黎氏从大局出发,首义时坐镇都督府,对推翻帝制、缔造共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以当年英国记者丁格尔专访黎氏进行现身说法。丁氏云:“黎元洪将军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儒雅,用英语跟我谈话。……他像一个伟大的国家木匠,正根据目的和用途打造粗糙的木料。”由此以一斑窥全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