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的演绎,人性的回归——裴高才著《首义大(3)
辛亥革命网 2012-01-11 00:00 来源:《武汉作家》2011·12 作者:徐全利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百年之际,笔者发现书市有关辛亥革命的出版物,大都以学者史著为主,文学作品则是凤毛麟角。作家裴高才先生的新作《首义大都督黎
同时,通过独家披露两岸解密的史料、手稿与书信,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结语,颠覆了近百年来贬抑黎元洪为“床下都督”的看法。得到了著名史学家冯天瑜、皮明庥、严昌洪的首肯。
作者还着力描述了黎氏最为重要的政治生态。即当袁世凯帝制自为封黎为“武义亲王”时,他为维持共和体制,宁死不受。他与段祺瑞同台时形同水火,但一旦看到张勋复辟帝制,他断然起用段祺瑞,把张赶下了台。这也就是说,书中从黎氏附和参与武昌起义、反对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这三件决定性的大事上,反映了黎氏的大节大德及性格特征。正如辛亥史泰斗、著名教育家章开沅先生所说:“通览全书,黎元洪其人虽不完美,但他坚持共和,没有放弃政治和道德的底线,可称得上‘共和盘石、乾坤正气’。他本人的个性虽属‘仁柔’,但却也是软中有硬。有人觉得他像棉花团一样,其实不然。‘泥菩萨’只不过是他用来保护自己的手段而已。诸如,他断然拒绝袁世凯封他为‘武义亲王’,坚持了共和,这就不简单,换别人可能就屈服了。又如他在主政湖北后期,面对随时有可能被革命党干掉。他该杀人的时候还是杀人,镇压反对他的革命党、杀张振武都不手软。”
《首义大都督黎元洪》在带领我们穿越历史时空的同时,十分注重“在演义间驰骋”。作为演义小说,其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具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