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心辛亥人物,钩沉“黄陂”行状:《首义大都(2)

辛亥革命网 2012-01-15 00:00 来源:《武汉文博》2011冬季号 作者:皮明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裴高才著《首义大都督黎元洪》(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是首部黎元洪的传记小说,运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对黎元洪进行颇为全面的解读。把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展堂)可谓言论两极。1912年4月12日,他陪孙中山访问武汉时,赞之说:“非有黎副总统之局面号召,则各省响应,不能如是风起云涌;又非黎副总统之谨厚,则北军亦不易于赞助共和。”可是,后来他在其自传中则说:“黎初以革命党协迫而出,谓之‘床下都督’。”另一国民党元老、前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字海滨,号澄斋),在《中国国民党史稿》(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版)中,文砥(公直)在《中华革命史》中,均谓其为革命党人从寓所床下搜出。

  只是胡、邹均不是首义的亲历者,所说不过是“谓之”“或曰”之类的传闻,并未罗列任何证据。但因他们所撰的国民党正史,影响不可小视。

  真正让“床下都督”广为传播,是“张振武案”后,江城的两大主笔马野马、蔡寄鸥,分别写成《床下英雄传》和《新空城计传奇》两篇讽刺小说,并在《震旦民报》上连载。一时间,轰动武汉三镇。

  至于黎氏的籍贯身世,历来聚讼纷纭,各言其是。作者比较诸说,广事求证,为揭开谜底,进行深入考索,认定黎氏祖籍江西,世居黄陂,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厂畈最为可靠。应该说,是颇有说服力的。

  在相当长的时段中,由于我们的史学研究流行一种简单的二元对应模式,品骘人物时“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是革命,便是反动”。此种非此即彼之“一刀劈”史论,是难以真实界定大千世界形形色色之人物的。我们要为历史留真,必须走出概念化、绝对化,如实叙介人物,不必拘泥于誉之或诋之的两极中。这也许就是此书的看点之一。

裴高才著《首义大都督黎元洪》封面封底平面图

  纵观黎元洪之一生,经历了北洋海军、湖北新军、首义都督、三任民国副总统和两任民国大总统诸时段,其间有于国有功者,也有功大于过者,亦有功过相偿者,还有过失难辞者。要进行细心的理性评介,而不能以论辩取代事实。窃以为,黎元洪出山为首义都督,是黎氏一生中关键之史事。论者常出其首义前还杀过革命党人,但此事系传闻,无确证。

  事实上,在1911年10月10日晚首义枪声大作时,身为新军协统之黎元洪,并没有奔赴军营,指挥部下反抗革命军,而是避处于黄土坡僚属家中静以待之。相反,湖北新军另一统军人物张彪,却在第八镇司令部组织士兵进行顽抗。此时此刻确乎为关键时刻,黎元洪与张彪的态度迥然有别。当时,作为湖北新军第二号人物的黎元洪,居然在起义大火燃起时,对清军安危不挺身而出,而作壁上观。可见其不想与革命军为敌。黎的这种态度,才有可能被起义军请到谘议局大楼开会,并被拥立为湖北都督。以前的史论中,对这一关键史实缺乏认知,这是不能不顺便提到的。

  作为两任民国总统,黎元洪可圈可点的史实很多。当时他受制于北洋军阀,也曾想有所作为,乃至一度谋南下,与孙中山的护法相呼应或参与,但由于势单力薄,也不具有孙中山再造共和的意志,因而,黎氏不能与进步潮流同行。但黎氏居京期间,最为重要的政治姿态是,当袁世凯帝制自为时,黎氏坚决予以拒绝、反对。这是黎氏的大节大德。从黎氏附和参与武昌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两件决定性的大事而言,黎氏在近代政坛上还是显示出了独特的灵光的。作为一位军界闻人、政坛巨子,而且在大事上并不糊涂的黎元洪,在史册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

  乙酉春节于汉上田园小区

  (皮明庥:著名史学家、研究员,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