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民立报》深度报道研究

辛亥革命网 2012-03-28 00:00 来源:《今传媒》 作者:刘明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本文以《民立报》对“汉口惨案”的19篇报道为例,观察《民立报》深度报道特点。第一时间关注事件各方反应,精心选择、组织新闻事实,巧妙
 

  一、引言

  《民立报》对社会事件进行持续报道,跟踪事件进程,关注各方面的影响。时间上,新闻报道不断跟踪事件的最新进展。版面上,深度报道不仅出现在“新闻一”“新闻二”“新闻三”三个版块,而且社论版块和言论专栏“天声人语”“大陆春秋”“上海春秋”也会对热点事件发出声音。诸如英军侵占片马问题、1911年前后满洲鼠疫、1911年汉口惨案、武昌起义、上海起义等事件,《民立报》均给予强有力的深度报道。

  在此,仅以对“汉口惨案”的深度报道为例,试分析《民立报》深度报道的特点。对于“汉口惨案”,《民立报》发表新闻报道19篇,从第109号《民立报》至第135号。版面位置,均位于第二版或第三版中,在所有新闻版块中居重要位置。版面大小,均在一个通栏以上,经常出现半个版面的报道,给予了大量的版面空间。

  二、关注各方反应

  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必然影响广泛,涉及面广。《民立报》能够关注到事件中各个方面的反应,将事件中所有关联的社会因素报道清楚,将事件立体的呈现出来,这是很不容易的。

  例如在第109号《民立报》的《汉口惨风潮补记——呜呼人命》一文中,该报道用共13个小标题,划分了13个小节,分别为“起事之原因”、“相验之糊涂” 、“车夫之聚众” 、“英兵之鲁莽” 、“官吏之弹压” 、“张彪之预备” 、“店铺之遭殃” 、“示谕之可笑” 、“店铺之罢士” 、“瑞督之大怒” 、“入告之预备” 、“武昌之戒严” 、“附录:都督电文”。

  通过13个小节,逻辑清晰的展现了事件中车夫、巡捕房、英兵、官吏、军队、商铺、清政府、瑞督、民众等各方扮演的角色,以及各方角色之间关系和事件的前因后果。

  通常来说,酿成如此一个重大的“惨案”,原因、经过、各方的责任、影响都是相当的复杂。但是,此报道却能够清晰将整个事件报道出来,撇清其中复杂的厉害关系。

  三、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民立报》非常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鲜明强烈的对比,会对受众的感官产生强大的冲击,其劝服效果良好。《民立报》的对比手法运用纯熟,巧妙多样。在“汉口惨案”导火索相关报道中,关于验尸的情况,《民立报》报道了英国领事及英医生均没有前来,反而拍来了“十二标二营及辎重队巡防队”,“全身武装在济生堂前后左右各路口”[1]。验尸,不派医生,却派一队队士兵,全副武装,严加戒备。从简单的细节的对比,受众就对清政府和英国士兵等强大力量有着清楚的认识。“汉口惨案”发生后,关于清政府的后续处理,《民立报》着重报道了“官场不自责当初办理不善,且怒于无知之车夫全体,先后拿车夫十三人收押”[2]。通过事实的鲜明对比,将无辜受英兵屠杀的百姓收押,为此事件负责,受众可以清晰洞悉清政府的态度和行为。

  《民立报》将清政府与英国领事的照会原文刊登,形成完全相反的两个版本的“汉口惨案”。在版面上,上下两个通栏分别刊登,将其中对事件描述不一致的地方,给予字号加大加粗的处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目了然。

  四、善于用事实说话

  《民立报》善于“用事实说话”,巧妙的选择事实、组织事实、对细节进行安排,从而让受众自身形成强烈的感受、对事件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

  在“汉口惨案”结束后,《民立报》的一篇追踪报道[2]中,选取了7个事实,分别为汉口商民团体反应激烈、某贝勒因此事赴英被拒、祸首仅为某英商行主人、夏口检查厅谢健记大功一次、武昌派来的军队灰溜溜的撤走了、夏口厅给吴一狗母亲大洋百元。

  从编辑选取的七则事实来看,升官的、溜走的、息事宁人的、走走样子的,这就是“汉口惨案”之后的社会现状。清朝权贵只想自己的利益,军队只管逃跑溜走,剩下的民众就只有饱受欺压。其中,仅一句“非领尸下河不给此”,仅此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清政府官员的心思,只想息事宁人,维护统治,完全不顾民众的生死。

  通过对事实的精心选择、巧妙组织、予以运用,《民立报》可以使事实更加生动、报道更加精彩,受众受到的震动更大,更具有影响力。

  五、巧用人物对话

  《民立报》巧妙利用对话,采用事件双方的直接引语,使之成为生动的细节、真实的证据,对新闻报道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汉口惨案”发生后,一名《大江白话报》记者前去采访,结果以“此乃地方交涉、非国际交涉,拒而不见”,然后齐耀珊劝说,“报馆一人至于此,不妨见见,观其言语尚属平和则罢,倘有一语不尽情理或一味笑骂官场,则即行扣留严行查办”[2]。受众仅以此处对话,可以观察到清政府官员的行为、言语、态度、霸道、无视记者和民众的生命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地步。仅仅一个言语的细节,就可以给受众强烈的认识,这也是《民立报》巧用对话的妙处。

  六、机智拟定标题

  《民立报》拟定的新闻标题,生动、巧妙、机智。主标题直指新闻事件,简单直接。副标题与小标题,生动巧妙,富含寓意。通过新闻标题,生动表达新闻报道内容,吸引受众,往往受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主标题,浅显直接,直指新闻事件,连续报道中,主标题本身具有连续性。“汉口惨案”的19篇报道,有很好的连续效果,受众往往一眼就可以做出判断。例如《吴一狗死后之汉口》(之洋街、之交涉、之官场、之京官、之谕旨、之瑞督……),这些标题简单直接,受众一目了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