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对参政党建设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网 2012-04-13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宋村珠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国参政党与辛亥革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联系,铭记辛亥革命历史,学习辛亥革命精神,对于参政党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参政党坚持正确的
 

  我国参政党与辛亥革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联系,铭记辛亥革命历史,学习辛亥革命精神,对于参政党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参政党坚持正确的方向,正确地履行职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辛亥革命对参政党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作用◆

  任何政党产生、建设、发展都需要相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100年后,回顾、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和对参政党产生所具有的深刻影响。

  一是辛亥革命为参政党成立奠定了社会基础。1840年以后,清王朝逐渐腐朽没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腐败无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奴颜婢膝,对内残酷剥削和镇压。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别说成立政党,就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维新运动都被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视为大逆不道。为此,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也只得在日本成立。辛亥革命使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参政党产生、存在和发展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提供了必要前提。同时,政党政治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特别是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使参政党的创始人看到了政党的力量,看到了政党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了他们组织起来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热情和信心。这一点,从许多参政党的创始人参与创建几个政党的历史事实,得到充分的证明。

  二是辛亥革命为参政党成立提供了人才基础。辛亥革命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政党制度建设也由此拉开了序幕。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推行独裁专制统治,提出中国只能有一个党,一个主义。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对民主运动进行残酷的迫害和打击。面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全国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团结起来,开展争取民主的斗争,并整合不同届别的政治力量,成立政党,史称民主党派,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参政党。怎样建设政党,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一方面,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为这些带有资阶级政治团体性质的政党提供了基本模式;另一方面,辛亥革命为民主党派建立、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参政党早期的领导人和成员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人,或者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比如黄炎培、张澜、唐继尧、彭泽民、马叙伦、沈钧儒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还长期担任参政党的领导人和国家领导人。辛亥革命对中国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参政党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极其深远影响。

  三是辛亥革命为参政党成立形成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现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思想、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关于民族团结平等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对参政党成立与发展、对民族复兴,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深地融入民族精神之中。经中国同盟会培养、辛亥革命锤炼的参政党创始人提出了明确建党思想和政治纲领,对于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民主建国会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享”的主张,职业教育的思想,等等,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得到实践和实现。

  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仅指导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为民主党派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保持进步性,正确履行职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辛亥革命对参政党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100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新的形势、任务、挑战和机遇。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学习辛亥革命的经验,弘扬辛亥革命的精神,对于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加快民族振兴,特别是对于加强参政党建设,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要有理论建设的能力。一个政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解决理论武装问题,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动事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理论建设能力,首先体现在理论宣传方面,要使基本理论深入人心,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才能真正形成政党的力量。辛亥革命虽然有孙中山建立的“三民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但局囿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宣传工作不到位,以及资产阶级利益观的局限性,并没有真正统一中国同盟会成员的思想,更没统一革命的行动,特别是在“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人看不到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在现实利益面前,妥协了,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