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传》:一部有特色的传记力作

辛亥革命网 2013-03-06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马金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尚明轩教授最近推出的70万字的《孙中山传》,是继1979年、2008年版后,进一步补充增订的孙中山生平传记。这本传记全方位地补充增订了孙中山

  尚明轩教授最近推出的70万字的《孙中山传》(以下简称新版),是继1979年、2008年版后,进一步补充增订的孙中山生平传记。这本传记全方位地补充增订了孙中山各个时期的活动,论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渊源,并有重点的论述其民主革命、建设理论与爱国主义的思想特征。

  孙中山不仅是一位民主主义革命家,也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到晚年将其思想和实践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尚明轩教授根据这一特点认为,研究孙中山应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才能展现出其思想的深远意义和宏大气魄。孙中山设计的建设蓝图,也只有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才能有所验证。尽管他的蓝图不可能完全符合现今的生活环境,但是,他的建设理论所具有的前瞻性对现实仍有借鉴意义,所以对于孙中山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原有的评论模式上,而是需要运用唯物史观,有所突破性的,符合时代特色的研究。尚明轩教授正是把握住这一原则,既承继以往旧版的韵调,又对全书的架构、章节、评论等进行了大量增补修订,这一些都在新版中体现出来。

  新版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既不否认最初是从一种“宗教救世”的思想发展为“改良祖国,拯救同群,建设良善政府”的改良主义,进而又在民族危机加重下,于中法战争后毅然进入“决覆清廷”的革命境界。

  新版论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表现在强烈的改良农村的愿望,书中以翔实的资料列举出不少生动事例,论证孙中山坚持改良农村的多项主张。他足迹谝布欧美主要国家,除考查西方诸国的政治制度与宪政运作外,也高度关注西方的农业问题。他深感“农桑之大政,为生民命脉之所关”,深切认识到中国民主革命急需解决的是农民问题。事实证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始终没有离开对农民问题的关注。他在解决农民问题上的不足也是由于社会原因和局限造成的,不能因此轻视其在农民问题方面对后人的启示。新版充实了孙中山关注农业近代化,关注农民生活、改良农村的资料和论证,说明孙中山基本掌握了中国民主革命不可或缺的任务,在这些方面的论述是孙中山研究中具有新意的成就。

  关于“兴中会”的问题。新版从剖析孙中山的纲领口号中,说明兴中会的进步性是与历史上的“反清复明”、“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明确提出不仅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更是反对外来的帝国主义的压迫,最后要建立的不是以往传统的专制统治,而是建立民主的共和国,从而表明这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兴中会成立后的各次起义,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但是却在世人面前证明孙中山是忠贞的民主革命者,他的视野远大,在困难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斗争,并不忘支援亚洲人民的反殖民主义压迫斗争。从此,孙中山终于取得社会的认知,“从孤独的革命者成为公认的民主革命领袖”。

  关于“同盟会”成立后的内部分歧问题,新版根据大量资料说明同盟会的分歧,主要是由于革命组织内部的某些涣散形成的,如果将矛盾归罪于孙中山的性格特征是不恰当的。同盟会内缺乏严明纪律,有些人党派意识薄弱,分散主义、个人主义膨胀,不顾大局,随意散布影响团结的言论,或搞小集团活动等;还有一部分人受到早期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的影响,思想动摇,致使革命政党面临分裂的危险。但是,孙中山在黄兴的协助下,还是保持了在同盟会中的指导地位 ,坚持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三民主义,才有了后来革命高潮的进一步高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