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云南近代转型的催化剂
辛亥革命网 2013-04-12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段金生 查看:
1911年,武昌首义后,辛亥革命形势急剧发展。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群山叠嶂、交通闭塞,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中虽属边疆省区,但也在全国革命热浪的影响下,10月27日滇西腾越首先起义,10月30日昆明发生重九起义,很快结束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辛亥革命在云南的爆发,对于云南边疆社会的近代转型,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革命根基的奠定:
早期云南籍志士的革命活动
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后,同盟会的会员们就先后到全国各省组织革命团体,准备发动革命起义。对于云南边疆而言,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人民的反帝意识浓厚,革命的基础也十分雄厚。在1906年,中国的留越学生就振臂高呼:“迩来法人谋滇日亟,其欲灭我而朝食之心,环球共见”,号召“我父老叔伯兄弟盖急起而振作精神,以与虎狼决一死哉!”法国等列强对云南的侵略,刺激了云南边疆人民及云南籍革命志士革命思潮的高涨。1905年同盟会于日本成立之时,云南籍的留日学生杨振鸿、吕志伊、赵伸、李根源、罗佩金、殷承瓛、叶荃、赵复祥、唐继尧、刀安仁、黄毓成、张开儒、瘐恩旸等40人就先后加入了同盟会,创办了同盟会云南支部。1906年1月,孙中山还接见了云南籍留日学生,商谈创办云南地方刊物以宣传革命。云南成为同盟会活动的重要阵地。
1906年,《云南》杂志创刊,刊载了大量文章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及清王朝的卖国罪行。同时,杨振鸿等人也从日本回到云南,在防营、新军中发展组织,成立了许多革命团体,使云南成为策划革命运动的重要省份之一。1908年,同盟会先后在云南境内发动了河口起义及永昌起义,虽然失败,但却促进了云南人民的觉醒。
190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重建。大批留日学生及同盟会会员相继被聘为教官,并担任了一些重要职务。例如,在1910年,李根源被聘任为总办,方声涛、李烈钧、罗佩金、唐继尧、刘祖武、顾品珍等人被聘为教官。云南讲武堂成为同盟会培养革命人士及活动的重要基地,为同盟会会员进行革命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掩护。
云南边疆地区的这些革命活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以来民主革命运动逐步高涨的表现内容,也是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的必然结果。这些活动,对促进云南近代社会发生根本变革,促进云南边疆地区的近代政治转型奠定了重要基础。
民主共和体制在云南的刍形:
云南省军政府的成立
武昌起义爆发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宣告了中国传统的君主集权专制政体的结束。这时,全国性的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开始建立。但是,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云南已经尝试建立了近代西方民主政府体制的刍形:即“重九起义”爆发取得成功后,云南省就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府,并在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前就逐步对云南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变更。
1911年11月3日,云南省军政府成立,设于五华山师范学堂内,公推蔡锷为云南军都督,对云南政治制度及机构开始变更,逐步改变了清朝实行的巡抚制度。
云南省军政府时称“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在成立后即拟订了《都督府官制草案》,开始按照西方民主政体模式初步勾勒云南省的地方行政机构。该草案共分总纲、都督府、六司、参议处、会议审查厅、行政裁判所、会议、附则等8章,各章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是总纲。包括3条:一、云南军都督府行政官制。以都督府为一级;各司为一级;各道与各司平级;各府、厅、州、县直隶于司。二、各司之外特设参议处、会计检查厅、行政裁判所直隶于都督府。三、司法事宜。都督府专设审判厅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