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会领袖刘静庵(4)

辛亥革命网 2011-07-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阳功雄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百年,应重新考证那段历史,客观公正定论刘静庵及日知会对辛亥革命之功:改造长江流域会党、湖北新军为推翻满清皇朝的革命武装、创

  英烈永生,功不可磨

  1911年五月十六,刘静庵煎熬四年零六月的狱中生活后,因旧疾复发,瘐死狱中。曾与他同狱过一段生活的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之师殷子衡先生,得知他逝世消息,悲痛欲绝;“闻辛亥五月十六日刘公敬安竞死于武昌模范监狱,痛哉!咫尺天涯,牢门深锁,其疾未能亲,其死未能知,徒具救国苦心,竟未能亲见义旗之高举,推翻数千年帝国之专制,恢复汉族独立无恙之山河,饮恨而终,不知其目能瞑否。刘公敬安与受难之众囚,感情甚厚,死时,皆抚尸痛哭,如丧考妣。”[43]范腾霄之子范光华在《父亲范腾霄》中写道:“狱外同志,亦无不同声悲泣,誓为死者复仇。父亲当时在日本学习海军,闻之悲痛欲绝。后来,在纪念刘静庵逝世二十七周年的一幅画像上,父亲还为其题词。词曰:‘君入行伍,我作曹丘;君倡革命,我与同仇,可共患难,君所常云,劳燕东西,实伤我心,就义成仁,舍我而去,建国未成,后死是俱。’”[44]

  刘静庵尽管一生短暂,却给后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二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除了革命大业,别无他求,曾影响过宋教仁、吴禄贞等革命大家走上革命之路;辛亥武昌首义的众多领导者、指挥者如孙武、蒋翊武等都是在他和他领导的日知会影响下投身革命,立下了千古奇功;曾任国家代主席的董必武先生尊他为革命的“启蒙恩师”。[45]他饱学诗书,“凡《易》、《诗》、《书》、《礼》、《春秋》及诸子百家,程、朱、陆、王之书,释道之言,靡不研习,能窥其要。”[46]参加革命后,不管再忙,他也不忘读书学习,钻研学问,尽管没有时间让他专门著书立说,但他为鼓动民众支持革命,投身革命发表的慷慨激昂的演说,催人奋进;为训练革命队伍,教育感化民众,撰写的《训兵谈》、《作新民》等书,显示了他的军事和治国才能。在狱中严酷的环境中,他也仍然坚持读书学习,撰写读书笔记,琢磨革命诗句,抒愤励志。“敢是达才须磨练,故教红炉泣精金。”[47]更体现了他坚贞不屈、百折不饶的革命意志。他的理想“开启民智,救中国危亡,成立新中国,俾黄帝子孙不复为亡国奴。”[48]影响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赴汤蹈火、舍生取义。

  刘静庵对中国民主革命之功,居正、范腾霄等辛亥志士曾予评说。居正先生在其著作《辛亥剳记》中,对他的评价极为中肯:“静庵沉练有深识,能持大体,识者许其有经世才,为吾鄂人材之冠,其死也,有识者惜之,谓非独吾鄂之不幸也。”[49]范腾霄先生对他在新军三年,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评价深为贴切:静庵在新军“历时三年,渐与各界同志稔,各军优秀干部,不第充心于学术之砥砺,且醉心于种族政治之革命,日深且切。此后黎所统各军声誉日著,其功名亦与日俱增,由范围较小之马队管带而前锋督带,而混成协统,而常备军第二镇镇统。旧日马队出身官弁头目,均超升不次。此具有新思想之多数新军官,把握军队,卒致辛亥革命,墟满社而底于成,虽运会所趋,而静庵置身营伍数年鼓舞之力,其可泯哉?”[50]

  刘静庵被历史长河无情湮没,关键是他对革命功劳太大,功高盖主。198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讲话中,曾将他与黄兴等先烈并列,号召人们尊敬他们。之后,仅摘了戴在他后人头上那顶沉重的“地主分子”帽子。而今,他已盖棺百年,理应重新考证他的革命历史,公正评说他的功过是非。他一生为革命奔波,居无定所,谋革命大业,终身未娶,为中国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堪称“辛亥革命元勋”、“湖北民主革命党人的优秀代表”。海峡两岸,国共两党纪念辛亥百年,都应将考证辛亥历史作为大事,对象刘静庵那样的无数英烈在辛亥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作出的巨大牺牲进行公正定论,还历史一个公道,给世人一个明白!

  注释:

  [1]熊十力:《熊十力全集·心集》第一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11页。

  [2]辛亥革命网http://www.xhgm.org/

  [3]刘应松,刘静庵嗣子(胞弟刘世民次子),1942年在武昌卓刀泉惨死于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金氏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惨遭非人折磨,2002年病故,卒年90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