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功过是非(2)

辛亥革命网 2011-07-25 00:0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林家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章太炎是近代中国国学大师,也是学者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但学术与政治毕竟不同,政治方面,章太炎确有他的局限,这些局限在辛亥革命及

  在《解发辫》一文中,他说“余年已立,而犹被戎狄之服,不违咫尺,弗能剪除,余之罪也”。剪去它,以明自己“不臣满清之志”。章太炎的剪辫在当时轰动一时,被视为大逆不道、惊世骇俗之举。

  孙中山看了《解发辫》后,高度评价说:“有清以来,士气之壮,文字之痛,当推此次为第一”。

  但此时孙中山尚未与章太炎见过面,对于章太炎的全部思想还不了解。1901年,章太炎的《訄书》行世,巡抚恩铭又欲行大狱,章太炎再次亡命日本。

  叁 愤于种族偏见而反清的人

  经过庚子、辛丑之变,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孙中山直接觉察到革命高潮的到来,他说:

  “当初次失败(指广州起义)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而“庚子失败之后(指惠州起义),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加以八国联军之破北京,清帝后之出走,议和赔款之九万万两,而后则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从此日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革命之思”主要是指“排满”、“倒满”的种族革命。孙中山说当时主张革命的人“略可分三类:第一类人数最多,包括那些因官吏勒索而无力谋生的人;第二类为愤于种族偏见而反对满清的人;第三类则为具有崇高思想和高超见识的人”。章太炎就属于第二类。

  肆 排满革命论令章氏名声大震

  1903年春,蔡元培在上海成立爱国学社,安顿南洋公学退学学生,章太炎应邀讲学,多述“明清兴废之事”。

  而中国教育会则每周两次在张园举办讲座,公开宣传革命,讲稿多在《苏报》上发表,以章太炎“排满革命之论”最为激烈。

  邹容作《革命军》,章太炎润色并为之作序,并将其《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同时刊出。此文引经据典,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批驳,阐述排满进行种族革命的必要。清廷为之震怒,遂勾结租界当局,制造轰动当时的《苏报》案。章氏获刑囚禁三年。  

  这种文字鼓吹,对于长期遭受封建满清王朝压迫的民众来说,是从未有过的痛快。加上当时科举废除,大批为出路苦闷的士子看到章太炎的文章,备感振奋,章太炎一时名声大震。

  正如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一书中说的那样,“这种宣传起了很大作用,革命的风暴主要是这样鼓动起来的”。

  伍 孙中山委以主编《民报》重任

  1906年6月,囚禁三年的章太炎获释,随即被孙中山派人迎往日本东京,在神田区锦辉楼为其召开欢迎大会,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会上,章太炎发表演说,除了仍然讲他自幼读了蒋氏《东华录》中有关曾静、戴名世、查嗣庭等文字狱内容后,胸中发愤,立志排满;又讲甲午战争后“略看东西各国的书籍,才有学理收拾进来”;还大讲特讲佛教、国粹等等,竭力宣传他的反满、排满的种族复仇主张。

  孙中山对他非常尊重,“凡开国的典章制度,多与先生商榷,先生亦佩服国父的善于经画”,“国父和先生二人,志同道合,千载一会,张良之赞汉章,刘基之佐明主”。

  不久,他就被孙中山委以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重任,给予他以极大的信任。此后,章太炎继续撰文发表排满、反满主张,又从佛学的观点出发,阐发他对未来国家政治的看法。认为共和政治有危害,不若专制政治为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