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救国:近代工商界这样纪念辛亥革命(4)

辛亥革命网 2011-07-29 00:0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朱英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工商界中的许多人士认为纪念辛亥革命不能仅仅只是走过场而流于形式,并提出了各种振兴实业的具体举措,因为振兴实业始终是救亡救国的重

     当然,工商界也意识到自身在振兴实业方面所负有的重要责任,这其中也包括政治责任:“吾国民之在今日,必须尽两大责任。第一,为对于各人本业之责任,即为工者力求工业之进步,为商者力求商业之进步是也。第二,为对于政治之责任。即对于政治,万不可取旁观之态度,而当任严重监督之责。良以政治良否,与工商息息相关。现今吾国工商业之困苦颠连,奄奄一息,即以政治不良为一大原因,工商界万不可以自己无力干涉政治为藉口,而放弃对于政治之责任。要知欲求今后吾国工商业之发达,即不言大者远者,而欲求今后吾国工商业在国际竞争上处于不失败之地位,亦非国民自进,而扫现今政治上之污秽而不为功。” 不难看出,工商界人士对政治改良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已有相当程度的感悟。

     对于振兴实业的具体办法,工商界在“双十节”纪念中也多有论述。有的指出应大力培养专门人才,以适应工商业发展之需要。“工商为国家之基础,世界各国,莫不赖工商而富强。但吾国工业之不发达,固无可韪言。其主要原因,由于缺少专门人才管理制造,及无鼓吹机关为之提倡,因是难与各国相抗衡。工厂制造出品,需用专门人才,方能用其所长,倘委诸无知无识之工人,绝难得有良好之效果,遑论其发明也。” 这里明显强调的是工业发明创造,依赖于专门人才。中国之所以工业不发达,即是由于缺乏相关人才,所以需要加紧培养相关人才。

     除专门人才之外,工商业者还必须注重讲求信用,因为信用是工商业者最重要的无形资本。有人专门解释说:“资本者,为有形之钱币,所藉以营业者也。而信用为无形之名词,非真实之财力,而何以谓信用即资本耶?”以银行为例,“夫银行营业之盛衰,全视信用之有无为标准,若仅以有限之资本融通于市场,则所得者几希,是以必吸收存款,藉他人之财货迥环流用,则所得自多,生殖之道尽矣。至何以能吸收存款,则有赖于信用。我未闻无信用而能吸收存款,又未闻他人以资金存入于不可恃之银行也。谓信用即资本,其又不可乎?”至于其他工商行业,同样也依赖信用而得以发达兴盛,否则即必致衰败。例如“茶为我国出口之大宗,而今日伦敦市场之茶,竟为印度、锡兰所占,究其原因,大半由于信用之不足耳。制造之不良,犹其小者也。我国商人制茶时,每粗细杂投,优劣混淆,不顾声誉,惟求重价,是仅图目前之利益,不思日后之信用,固非久长之计也。而甚者且于商品之售出,每底面不符,表里有异,外人照货样购买,及后察觉,知为舞弊,而华商声誉江河日下,使我数千来之产茶国,败于一旦不信用之弊,有如是也”。因此,“信用或有重于资本”,要振兴实业就必须格外讲求信用。“我国商人每见不及此,往往有不能立足于今日之商场者,良可惜也。”

     此外,舆论机关之鼓吹作用也十分重要。“我国工商业不振,或本于政治窳败,或源于科学幼稚,然政治可以改良,科学可以研究,吾为皆非其失,而失在舆论。舆论为社会之相,臧否得而评论,改革得而鼓吹,执政因之以为方针,研究因之以为前导。欧美各国,举凡百业,皆有多种报章杂志为之耳目,为之口舌,而我国则惟政治、文艺稍有数种,工商各业,多付阙如,是何异操无舵之舟于大海,能达陆地故幸,不能亦宜也。故吾谓吾国不患于工商业不振,而患在少工商舆论。” 《工商新闻》刊载的一文,则阐明其与工商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希望工商界人士大力予以支持,以使该刊更加兴旺发达,为振兴实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影响。“以言鼓吹机关,反观国内有专为工商界任宣传者呼?曰无有也。《工商新闻》之宗旨,为研究工商学术,讨论工商问题,揄扬工业出品,为生产者、需要者之媒介,确为吾工商界不可少之一种言论机关。《工商新闻》之宗旨以如上述,其对于吾工商界之关系至为密切,有如车之舆轮,不可一日离。提倡吾国产,维护吾工商,唯吾《工商新闻》是赖。甚望今之实业家,予以相当之援助,俾使《工商新闻》日臻发达。” 关于该刊的由来以及具体作用与影响,也有专文进行以下论述:“舆论之提倡为报纸,此《工商新闻》之所由刊也。我国既属后进,其情形必有不同,而所负之责任,实为重大。灌输他国之科学知识,与之抗衡,此其一也。传播各业之情况,俾企业者,有所参考,此其二也。说明过去之错误,使实业家知所改革,此其三也。记载各国之学说,以为讨论,此其四也。广集常识,使工商教育普及,此其五也。采古证今,谋将来之进化,此其六也。盖不惟谋进取而已,亦需固其不坚之基础也。夫《工商新闻》影响于社会者固也,系于国家者明也。其责任之大,乃握我中华之灵魂。嗟嗟吾侪,诚欲工商界中别树一帜乎,则流通舆论,发挥学说,俾问津有路,指南有针,谋我伟大民国之发展,他日五色国旗,雄飞世界,又安知为意外也耶?” 

     由上可知,“双十节”纪念为工商界提供了一个呼吁振兴实业的特别日子。在“双十节”这个特殊的政治场域中,人们更加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也更加重视政治改良与经济发展。因此,工商界在“双十节”呼吁各界共同致力于振兴实业,也能产生较诸常日更为令人注目的作用与影响。这实际上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长久而持续的积极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这种长久影响并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与分析,还需要做更为系统的探讨。

  “爱购国货者,是真爱国”

     “双十节”虽然是一个政治性的节日,但工商界却较为巧妙地将其运用于经济生活领域,借此机会表达其经济诉求,将商业与政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大量论说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将这一特殊的时间段作为推销商品,尤其是促销国货的一种独特手段。虽然如同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民国时期,国民党制定的各种政治性纪念日,“是传统节日的变体,是采用传统节日的聚会形式,使其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 但即使这种政治性的纪念“集市”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宣传意义,却同时也不可否认地在某些方面为商品推销创造了条件。

     工商界采取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具体方式,是在“双十节”等有关纪念日,利用人们开展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纷纷走上街市之际,打出各种相关广告促销商品,或者是举行国货大巡行。例如1919年国庆期间,奉天“各街衢无论商铺住户,均悬五色国旗,迎风飘展。惟商家除银行外无放假者,且多乘此机会装饰门面,或出彩或唱戏匣子,以广招徕。观其情形,对于此日,似有振作精神于我事业之概想。然则其不休息,亦正所以伸庆贺也。” 可见,当时的相关报道也觉察到商家借“双十节”纪念“以广招徕”,既庆祝国庆又促销商品这种一举两得的做法,并且给予了肯定。

     在许多地区,“双十节”都是工商界倡导国货的良机。时人意识到:“‘双十’与提倡国货有莫大之关系,固也。然而于今者,又谓与制造国货之公司及厂名有关系,得不谬乎?曰否。有制造国货之厂及公司,而后有国货之可提倡,故提倡国货与‘双十’有关系,制造国货之公司及厂名,更与‘双十’有关系。” 例如1925年“双十节”,广州各界均开展了纪念活动,街面人潮涌动,工商业者也积极参与,“而最奇则乘机大张告白,减价招徕,以为庆祝也。” 不仅如此,广东省中华国货促进会“为提倡国货,振兴实业,图谋工商业发展”,筹备于当年10月10日国庆日“举行国货大巡行,用以唤起同胞,坚持对外” 。据《广州民国日报》记载,各界团体参与进行的此次国庆大巡行极为壮观,“所过之处,万人空巷”,产生了突出的影响。

     1925年上海商场于国庆纪念日发布告工商界书,直接阐明国庆与国货有紧密关系:“民国自成立以来,转瞬已十四稔矣。而此双十之国庆纪念,也已庆祝十三度矣。此十四年中工商业之发展,国货之畅销,亦藉提倡之力,与年俱进,此诚可庆祝者也。今可庆之双十节又到,本场更希望我工商界,对于出品宜精益求精,价格宜格外从廉,务使顾客欢迎,人人乐用,庶不负爱国诸君之热心提倡,而于国货前途,诚大有希望于无穷也。” 该年江苏省第三次物品展览会的开幕日,也特别定在10月10日的双十国庆日。本次展览会的“各色出品,比较二次(展览会),多出一倍”。由于借助国庆节,与会观摩者络绎不绝,以至“第一日展览,参观者众,不能驻足遍视,实为憾耳”。能够出现这样的场面,显然是缘于国庆节更多民众走出家门,参加相关庆祝活动,而物品展览会的组织者不失时机地将该会也纳入到了国庆的系列活动之中,从而得以产生平时所没有的效果。1928年国庆日,上海提倡国货大同盟委员会“除在会所悬灯结彩外”,又“通告全沪国货工商厂,制扎各种货样彩灯,参加提灯大会,以广宣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