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辛亥存真,为文坛添趣——裴高才著《首义精

辛亥革命网 2011-08-23 00:00 来源:《武汉作家》2011·6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裴高才君历十数年之功,坚持不懈地为辛亥人物立传。继《首义大都督·黎元洪》、《书法神童·冯铸》、《为民喉舌·范熙壬传》等多个长篇以

冯天瑜先生近照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只导致改朝换代,并未改变宗法专制的社会形态,惟有辛亥革命,破天荒地砸碎了专制帝制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使国体、政体发生改变,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创举。辛亥首义志士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值得大书特书。

  纵观百年来辛亥首义人物传,独立卷本、回忆录、群像传、纪念文集,林林总总,异彩纷呈。其中,贺觉非先生著《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全景式地展现了400多名日知会员、同盟会员、文学社员、共进会员及其他革命志士的业绩。贺先生作古数十年来,海峡两岸又发现了一批新史料,辛亥首义人物传记,有必要也有可能补充与完善。

  令人欣喜的是,裴高才君历十数年之功,坚持不懈地为辛亥人物立传。继《首义大都督·黎元洪》、《书法神童·冯铸》、《为民喉舌·范熙壬传》等多个长篇以及中篇人物传记面世之后,值此辛亥百年之际,他又与王凤霞等合作推出这套图文并茂的辛亥首义群英传《辛亥丰碑·首义精魂》与《辛亥首义百人传》,全景式地再现辛亥风云,颇具特色。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按照胡适的说法是:“给史家作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高才君这些年来,一直为此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在策划此书时,他曾邮来提纲征求我的意见。我的第一感觉是,创意很好。也许是文人相惜的缘故,高才特将参加首义又书写首义的人物,以及从首义走出的文化巨匠,列为一大重点。在接下来由江汉大学校长杨卫东与涂文学教授主持的选题论证会上,我提出了可将“花园山聚会”的代表人物列入等建议,还有学者提出补充刘艺舟、高振霄等颇具特色的人物。高才君吸纳这些意见,重新修改提纲。

  就其传主数量而言,此次推出的百人传虽然不足贺著的四分之一,但其时间跨度延伸了,诸传的内容更丰满了。所列传主囊括了辛亥首义酝酿、宣传发动、拱卫三镇、二次革命与护国护法诸时段的典型人物。正好与贺著相得益彰。

  由于一批辛亥志士迁居台、港及海外,大量史料分散在境外。为了求“真”,高才君跨洋过海,到境外搜寻史料,访问辛亥后裔与学者。同时,还寻访辛亥志士故里,查阅方志、宗谱与家传,考析地域文化对传主的影响,不仅掌握了不少第一手图文史料,而且对于勾勒传主的成长史与心灵史有所裨益。可以说,高才是按照“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的古训,纳千家之言,书百人传的。

  在资料的采证方面,高才君力求做到“事信而不诞”。诸如他从台湾《湖北文献》中查到:阳夏之战华侨敢死队队长马超俊先生,曾向黎元洪毛遂自荐,前去游说海军提督萨镇冰一事。大陆出版物鲜有记载,我与贺觉非先生合著的《辛亥武昌首义史》也未提及。而马氏所说的时间,又与史书记载有出入,高才不免产生疑虑。于是,便求助于我,让我辨其真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