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科技期刊概论

辛亥革命网 2011-08-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肖喜雨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这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在思想上也得到了解
  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这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在思想上也得到了解放。当时,许多爱国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勇敢地向旧思想、旧文化发动进攻,提出“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口号,并积极实践,为我国引进和宣传科教兴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科教兴国的主张和实践最集中体现在当时的一批科技期刊中。本文通过辛亥革命前后科技期刊的剖析,反映我国近代知识分子科学救国思想这个侧面。

  一、 辛亥革命前后科技期刊发展的概况

  从190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不到20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封建王朝的覆灭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特别是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间忙于相互残杀和争夺,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暂时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社会上“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创办科技期刊,向国民介绍先进技术,传播科学知识,则是这批志士仁人的具体实践。这一时期,创办期刊蔚然成风,科技期刊大量创办,一度出现了比较繁荣的景象。《亚泉杂志》是我国自办的最早的一种关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杂志,创刊于1900年11月29日。主编杜亚泉,在上海的亚泉学馆出版发行,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半月刊,每册正文16页,共出10册。《亚泉杂志》积极提倡发展科学技术,为祖国的科学技术作出了贡献。《亚泉杂志》以后,陆续创办的科技期刊多达100多种;学科的涵盖面很广,涉及到了数理、生物、化学、医药卫生、天文、地质、工矿、交通、农林、水利等理工技术学科的各个领域。据有关资料统计,自然科学期刊24种(综合性9种,数理科学9种,地学2种,生物学2种,气象学2种),技术科学期刊73种(综合性13种,工业12种,交通运输14种,农业29种,水利5种),医学期刊29种。这些科技期刊占当时所有出版的各种期刊的16%左右(当时出版的各种期刊约有800余种),与当时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的比例为1:4左右(当时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约400余种)。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景象,是我国期刊史上辉煌的一页。

  二、辛亥革命前后科技期刊的特点

  综观当时的100多种科技期刊,有如下共同特点:

  1.传播技术知识的期刊很多。特别是农业方面的刊物尤其多。着重是介绍国内外农林业技术、园艺技术、家禽饲养技术、驱除虫害等方面的。

  2.大多以首要位置刊载社论(或称“社说”、“论说”、“时评”、“来论”等)。社论的文字,大多使用半文半白的文体。不少期刊都声明不谈政治,但在文章中,尤其是在社论中,抨击时弊,提倡革新的思想仍时有显露。

  3.增长快。辛亥革命后,爱国知识分子感到有实现“科学救国”的机会,在短短六、七年间创办的科技期刊,比过去总和增长了2倍。

  4.寿命较短。如《实业界》、《数学杂志》、《精神杂志》等都只出了一两期就停刊了。其停刊的主要原因是经费困难。当然,也有例外的,如《科学杂志》、《地学杂志》等都延续了几十年,出了上百期,甚至几百期。

  5. 官办与民办并存。官办的如1912年农林部办的《农林公报》、1907年广东农工商总局办的《农工商报》。但大多数是民办的。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是科学团体办的。这些刊物的水平一般较高。如我国最著名、最主要的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办的《科学》,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华工程师学会办的《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我国最早的科学团体“中国地学会”办的《地学杂志》等。当时有些高等学校和私人也自办科技杂志,形式多种多样。另外还有不少刊物是由我国留学生在国外或回国后筹办的。他们介绍国外情况比较努力、客观。
6.以介绍科学知识和外国的科学成果为主。这些期刊。介绍大量国外的科技成果和工农业生产科技知识,有的是译自国外的报刊,也有的是作者自行撰写的。如登载的文章有《电灯炭丝之制造法》、《电气铁路》、《天体力学》、《中美农业异同论》等一些文章对普及和推广科学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还比较重视图片宣传,大多数期刊设有图画专栏,介绍国外最新科技成就的实况。

  三、辛亥革命前后科技期刊鼓吹救国救民新思想

  首先,在宣传“科学救国”思想方面,当时的科技期刊有以下一些主张:

  一是主张救国的要策是科学的应用,因此将普及科学知识作为富国强兵、维护中华民族独立的关键。如《科学》杂志在第三卷第二期叶建柏的《科学应用论》中,是这样阐明科学救国的思想的:“科学之于人类,其关系犹谷品水饮为生命之必要。科学造成人类之幸福,更馨竹难书。⋯⋯科学于承平时日,为功既已如是,今至弱肉强食之战争时代,尤为保存生命之利器⋯⋯故苟非以科学方法自创战争之利器,则永不能战胜外人。购人军械、火药、战舰等之政策,殆犹掩耳盗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