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科技期刊概论(2)
辛亥革命网 2011-08-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肖喜雨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这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在思想上也得到了解
二是主张以中国精神文明为本,吸取西洋物质文明,国家就能强盛。《科学一斑》杂志中《伦理学卮言》一文中认为:“精神之文明为我国所固有,其不逮西洋者,物质文明耳,此差足自豪者也。今西洋方以物质之文明为基础,合精神而一之。中国乃不知吸取物质之文明,联合精神之文明以补我之短,为欲舍固有之精神,别求所谓物质文明者。亦思精神不存,物质将焉附耶?”我们注意到,90年以前,人们就已提出精神文明的概念,并极力主张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兼而有之,才能提高国力。三是主张反对封建迷信,宣传科学对国家民族各方面的振兴。如《普通学报》登载了蔡元培的《说孔氏祖先教》一文,指出“儒家无鬼神”、“孔子不信有鬼”,但重视“祭祀”。关于灵魂不灭问题,他运用物理学上物质不灭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死而魄化为壤,为植物所吸收,其植物或为人食,或为鸟兽食,而鸟兽又为人所食,此轮回之义而物质不灭也。”其说虽怪诞,但一反从前命由天定的迷信说法。
其次,在宣传“实业救国”思想方面,当时的一些科技期刊也阐明了自己的主张:
(1)主张振兴实业就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世界上有许多实业发达的强国,他们都有许多振兴实业的方法,中国应该学习,但如何学习,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完全向日本学习;另一种主张对英、美、法、德、荷兰、意大利、日本等多国学习,而且还要是符合我国实情方面的。
(2)主张引进外资。借外债和号召华侨投资来解决资本问题,认为这是完全必要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以俄国和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例。如俄国的西伯利亚的铁路是靠巨额借款修成的,但它的建成对俄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巩固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至于日本因借外债而富强更是为人瞩目。
(3)要振兴实业。《中国实业界》创刊宣言书中说“⋯⋯实业杂志为振兴实业的不二法门。”还提出,振兴实业应注意培养出类拔萃的企业家,并对企业家的基本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如福建《劝业杂志》第&期上发表了朱北萃的《振兴实业须先养成企业人才》,文中提出了六条意见:其一没有充足的学识水平,不能成为企业家;其二没有丰富的经验,不能成为企业家;其三不讲信用,不能成为企业家;其四缺乏道德心,不能成为企业家;其五没有较强的决断力,不能成为企业家;其六没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不能成为企业家。不难看出,以上主张,对于90年后的今天的中国社会仍有积极的作用。
四、辛亥革命前后科技期刊的形式特征
1.栏目。总括地看:大致有学术、应用、译著、调查、传记、图画等。“学术”和“应用”,都是围绕自然科学和物质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为主要内容,如《亚泉杂志》的序言中所说“揭载格致算化农商工艺诸科学”。从此刊10册中40个篇目的内容来看,其内容涉及到化学、物理学、地学、生物学、数学等诸方面。其中有关化学及其应用的有19篇,物理学的有(篇,地学)篇,生物学2篇,数学4篇。既有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如《定性分析》、《矿物理学》、《化学周期律》等篇。还有对国计民生的实际应用有指导作用的文章,如《食物标准及食物各质化分表》、《配合各色玻璃材料方》、《显影药水方》等,这对当时兴办实业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译著”主要是翻译登载一些当时在世界上颇具影响的科学论文。如《大中华》杂志刊登的美国科学家霍莱斯•李却特的《镭锭及其对于科学的关系》(二卷十一期),论述放射性元素镭的性能和原子分裂及其发现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威廉•卡斯脱尔的《生物变种之新发现》(二卷十一期),论述了生物为适应环境而产生变异的问题。
“调查”着重于刊登对我国当时商业、矿业、地质、农业的调查报告,如《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报》的《最近东洋货进口调查》。《科学世界》上的《江西矿物调查报告》,《地学杂志》上的《湘皖水灾调查报告》等。这些调查报告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江西矿物调查报告》一文详细开列了江西全省的矿藏地及开采情况,计金、银、铜、铁、铅、锌、锑、硫,煤矿产地25处,已开采9处,是一份非常有用的调查报告。
“传记”偏重于介绍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小传的专史,包括科学家轶事及科学趣闻等。
“图画”包括各国科学家及实业家的肖像和著名工场及博物院、实验室的照片。如《科学世界》杂志中有《汽机发明者瓦特肖像》、《诸动物胎儿比较图》等。
2.排版形式。这一时期的排版形式基本上是采用竖排,但也有采用横排和新式标点的。如《科学》杂志,大多用活版铅字印刷,形式多样,有16开、大32开本,还有25开;有的是彩色封面,刊期有月刊、半月刊、旬刊、双月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