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史记,首义新说:冯天瑜、张笃勤著《辛亥(4)

辛亥革命网 2011-09-05 00:00 来源:《书屋》2011年第七期期 作者:裴高才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历史总是在特定空间运行的,史学工作者不仅要有清晰的时间意识,还应当形成真切的空间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方

  作者在对以往关于黎氏的种种传说加以辨析后,对黎氏给予公允的评断:综观全体,步履蹒跚、充满矛盾性的黎元洪,在辛亥首义及民国建政中的积极贡献和消极作用皆不可小视。黎元洪在中国历史大转折的关头所表现出来的情态:彷徨犹豫、退二进三、终于守住共和底线,真实而生动地浓缩了一个数千年古国由专制通往民主的路途的曲折坎坷。这是公允的历史主义结论。

  真正让“床下都督”广为传播者,源自1912年8月“张振武案”后,武汉地区爆发的一场新闻讽刺小说之战——马野马撰《“床下英雄”传》与蔡寄鸥之《“新空城计”传奇》,在《震旦民报》上的连载。

  5、清帝逊位诏书的拟定。以往的载记称清帝退位诏书,是胡汉民请张謇拟就,电袁世凯发布。该书作者披阅近年出版的《赵凤昌藏札》,发现退位诏书的起草者是袁世凯的洪姨太的弟弟洪述祖,洪述祖拟出初稿,经张謇修订,然后由袁世凯以内阁总理大臣领衔颁发。胡汉民在张謇处得见诏书,大加称赞,而并非如原来认为的那样,由胡汉民请张謇草拟。

  6、中华革命党的创建时间。中华革命党是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亲手创办的一个革命组织,在孙中山革命生涯及辛亥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过去史学界一致认为它是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期间在东京首次创建的。该书在相关章节不仅注明孙中山早在辛亥革命前就先后两次组建中华革命党,而且就孙中山辛亥革命前组建中华革命党的活动及其原因作了介绍,订正了以前的讹误。

冯天瑜张笃勤著《辛亥首义史》书影

  生动传神的文笔

  史著纪事载物,讲究规整严谨,不似历史小说及报告文学可以通过合理想象,将史籍缺载的故事情节描写得完整具体,生动传神。但历史著作绝不是呆板枯燥的代名词。司马迁《史记》既有“太史公曰”一类历史评论,也有如鸿门宴一类生动传神的情节描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成为历史著作的千古典范。

  文学提供形象,史学提供事实,哲学昭示规律。年轻时就喜欢在文史哲知识海洋游泳的冯先生,在《辛亥首义史》中,追踪前贤,力戒文字枯燥呆滞,书中许多章节不乏精彩传神的过程刻画。例如导论对首义前夕氛围的渲染,以及对首义爆发情景的描绘,文字简明扼要,生动传神。尤其是第四章对武昌首义过程的记述,跌宕起伏,前后呼应,读来引人入胜。

  大约在十多年前,《中国大趋势》的作者、美国人约翰·奈斯比特曾经俏皮地对中国人发话:“你们有很了不起的故事,但你们没有讲。”新出版的这部《辛亥首义史》,则用事实回答了奈斯比特的挑战性说法:包括辛亥首义在内的中国故事很了不起;中国人对故事的讲述也是精彩的,希望你们倾听。

  历史总是在特定空间运行的,史学工作者不仅要有清晰的时间意识,还应当形成真切的空间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方位感、质地感和度量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才能立体地得以再现,“知人论世”,如亲临其境体察古事古人。《辛亥首义史》可谓一个成功的范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