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孙中山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网 2011-10-05 00:00 来源:民革四川省委会宣传处 作者:何一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是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其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历史过程。今天,面对

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是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其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历史过程。今天,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大业,探寻和研究孙中山民本思想的核心内涵及其在新形势下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传承和丰富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宏扬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一、孙中山民本思想的核心内涵

孙中山民本思想主要有两大来源。

一是儒家民本思想的精华。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源于商周时代,随着历史的进程而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孔子的民本思想集中反映在其“为政以德”的思想中,他用舟与水比拟君民关系的二重性,强调“百姓不足,君孰与足”①;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汉唐时期民本思想进一步完善并转向实际运作的阶段。其中,西汉贾谊从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历史现实中认识到,庶民在政权更替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阐述了“民为政本”的思想,即民为国之本、君之本、吏之本。

早期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重民、爱民与救民。他想通过重民来谋求国家富强之道,因为民富,国则富,民贫,国则弱。

二是欧美等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的优秀成果。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民”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既吸收了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和三权分离的政治主张,又将之与中国民主革命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形成三民主义的理论体系,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主张团结全国人民,“而建设一世界最富强最快乐一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 ③他认为:“当今之国家,非一人之国家,乃我人民之国家。”④因此,新建的共和国,应该是“专恃民力,使吾民能人人始终负责”、“国家之生存要素,人民、土地、主权”⑤,建设真正共和国全靠国民。他还指出:“共和国家,重在民治。民之自治,基于自觉,欲民之自觉,不可无启导诱掖之方” ⑥。既然“共和国为人民之国” ⑦,那么,一切就应“合全国人民为之”

应该说,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与古代的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的民本思想,并不包含对普通民众个体价值与权利的尊重。而孙中山认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⑧,“共和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⑨。他对官民关系的重新定位,彻底否定了过去官与民之间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孙中山民本思想的理想境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的专制政体,建立一个新的共和政体国家。所以,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的核心内涵具有鲜明的反封建主义的政治特征和民主主义色彩。

二、孙中山民本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联系

在我国,无论是商周以前禅让制的王道之治,还是《礼运》篇“大同”的理想世界,都始终渴求社会和谐的人类文明。“人民平等,虽有劳心劳力之不同,然其为劳动则同也。即官吏与工人,不过以分业之关系,各执一业,并无尊卑贵贱之差也”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描绘了一幅“人民既不存尊卑贵贱之见,则尊卑贵贱之阶级,自无形而归于消灭。农以生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士之治之,各尽其事,各执其业,幸福不平而自平,权利不等而自等”⑩的天下大同的蓝图,这是人类千百年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8个字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追求人与人的和谐,更渴盼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孙中山民本思想充分肯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基础;和谐社会建设则要求在保障人民作为国家、社会主人翁地位的前提下,为各阶层的每一个民众都提供生存、发展和享受的空间,强调要充分保障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发挥他们各自的活力。

孙中山民本思想强调民有,民治,民享。和谐社会建设则阐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谋发展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同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联系;不仅关注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充分体现了维护以人民权利为根本的文化价值观。

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孙中山民本思想一脉相承,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政治层面讲,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层面讲,是对孙中山民本思想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