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与维护主权(2)

辛亥革命网 2011-06-09 00:00 来源:真理的追求 作者:龚书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从登上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开始,就批评闭关自守,主张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对外开放。终其一生,都为此而努力。 ,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与

  在经济方面,主要是引进外资、外国人才和先进的工业设备及科学技术,发展实业。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对此尤为究心。他认为发展实业乃时代潮流,“吾人正宜迎此潮流,行开放门户政策,以振兴工商业”。(《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499页)他痛感“欲兴大实业,而苦无资本”;欲举行西法,培养人才;“又时等不及”;至于科学技术,基础更薄。因此,孙中山呼吁:“要想实业发达,非用门户开放主义不可”。他说:“凡是我们中国应兴事业,我们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我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我们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533页)显然,孙中山是具有博采众长的宏大气魄和自信精神的。

  在思想文化方面,主要是吸收欧美先进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和各种先进的社会学说。他对于诸如进化论、民权思想,以及社会主义等各种学说和思潮,都认真加以考察研究,鉴别吸收,借以创造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

  孙中山既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同时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倡导对外开放,吸收西方近代先进的文明成果,完全是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富强,反对完全舍己从人,盲目照搬照抄。

  首先,孙中山坚持民族独立、维护主权的严正立场。还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孙中山在与新闻记者谈话时就提出“取消各口岸〈之租界〉”和外人在中国的特权。他表示:“洋人欲拓上海租界,惟吾人不允,此乃当然之理也。譬如别国今居中国之地位,岂不亦如中国之所为乎?……若为英人,则必不欲有德人租界于伦敦也明甚。”(《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89页)当时,中国是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剥削的半殖民地国家,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横行霸道,为所欲为。1924年孙中山北上北京“谋和平统一”,路经上海。英国想抵制他在上海登岸。孙中山很愤慨,他在接见外国记者时义正辞严地说:“上海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我是这个领土的主人,他们都是客人。主人行使职权,在这个领土之内,想要怎么样便可以怎么样。”由此,他指出:不平等条约“就是我们的卖身契!我这次到北京去,讲到对外问题,一定要主张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海关、租界和领事裁判权”。(《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36—337页)直到去世之前,孙中山一再反复强调一定要废除一切不平等的条约,收回主权。他说:“我们中国人的地位,堕落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还不想振作国民的精神,同心协力,争回租界、海关和领事裁判权,废除一切不平等的条约,我们中国便不是世界上的国家,我们中国人便不是世界上的国民。”(《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387页)并且把这个主张,写进了他的《遗嘱》。

  对于对外开放,孙中山坚定不移的原则是“保持主权”,“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民国建立前夕,他曾以埃及借债“失主权”而亡国,美国借债“不失主权”而兴盛为例,为未来的新政府借款提出三条原则:“一不失主权,二不用抵押,三利息甚轻”。(《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68页)同时,他还提出新政府与各国通商,应当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将海关税则重行编订,务使中国有益,不能徒使西商独受其利”。(《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61页)1921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谈到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时,把能否维护主权提到与中国存亡有关的高度,指出:“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孙中山选集》,第212页)这种坚持独立自主、反对丧失主权的开放原则,在根本上是振兴中华的目的所决定的,它表现了孙中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孙中山强调学习西方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中国实际,取长避短,不能盲目照搬。他指出:“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土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中国的社会既然是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照样去做,象仿效欧美的机器一样。……我们能够照自己的社会情形,迎合世界潮流做去,社会才可以改良,国家才可以进步”。(《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20页)在孙中山看来,西方有长处,也有短处,其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因此,实行开放,引进西方文明,“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孙中山选集》,第84页)如果不避其弊端,“一味的盲从附和,对于国计民生是很有大害的”。(《孙中山选集》,第764页)在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中,曾反复谈到西方贫富悬殊、资本垄断等社会弊病,主张中国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辙,这也正是他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由来。与此相一致,孙中山反对“轻视自己”,“妄自菲薄”,在他的论著和演说中,经常称颂中国是一个数千年的文明古国,有很好的文化,是很有创造能力的民族,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发展做过重大贡献;批评有些人“极端的崇拜外国”,对民族和历史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第三,迎头去学,后来居上。孙中山认为,学习欧美,不能亦步亦趋,否则将永远步人后尘。他说:“我们要学外国,是要迎头赶上去,不要向后跟着他。……现在我们知道了跟上世界潮流,去学外国之所长,必可以学得比较外国还要好,所谓‘后来者居上’。”(《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52页)因此,他主张创造性地学欧美,“要驾乎欧美之上”。这显示了孙中山的远见卓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