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5)
辛亥革命网 2011-06-09 00:00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 作者:王晓秋 查看:
游历使们在国外进行了不少外交活动,会见各国总统、国王及部长等官员,虽然大多属于礼节性拜访,但毕竟加强了中外联系和友谊。如傅云龙在游历期间曾会见了美国总统、加拿大总督、秘鲁总统、智利总统、巴西国王等各国元首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政府首脑。美国总统称傅来自“文物大国”,并询问其“来程去路”,还说“你官兵部,可惜敞国兵无奇制堪供游目”。[8](《游历关利加图经余记》)洪勋在意大利参加宫廷舞会并见到意大利国王,国王说:“与先生相见,孤之幸也。愿永敦相好,商务繁兴,国之福也。”[9](《游历意大利闻见略》)
游历使们在各国还进行了一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如傅云龙曾和许多日本文人学者交往、唱和诗文,并为他们题字、作诗、写序,还在日本寻访中国古典珍籍佚书。赴欧游历使参观了各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往往签名题词留念。他们通过交流还看到了西方文化的长处,如洪勋说“游历所至与各国士大夫往还,察其行习,不乏可取之处”[9](《游历闻见总略》)。游历使在海外还特别注意与侨居各国的华商、华工接触,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疾苦要求,有时还应邀为当地华侨会馆题写匾额和楹联。
当然,游历使们在海外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在各国游历考察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考察报告。他们访问各国政府机关、议会团体,参观各类工矿企业、各级学校,考察港口、铁路、邮政,调查兵营、炮台、监狱,游览各地博物馆、动植物园、教堂寺庙等等。游历使们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一批有分量的游历考察报告。
四、调查研究之丰硕成果
1887年清政府派遣海外游历使取得的一大收获是游历使们撰写的几十种对外国调查研究的著述,其数量在近代中国人介绍研究外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其内容和影响也值得深入研究。
总理衙门在制订《出洋游历章程》时就规定了游历使的调查任务和考察内容,而且要求回国后必须向总理衙门呈明所著书并择优请奖。一些胸怀大志有抱负的游历使也不愿把这次出洋游历仅仅当作一般例行公事去应付差使,或只是以游山玩水了解异国风情为满足,而是把这次出洋游历看成观察世界施展抱负的好机会,并把它作为调查研究,著书立说,以帮助国人认识世界借鉴外国的千秋大业。正如当时的驻日公使黎庶昌赞扬傅云龙时所指出的:“夫游历,官事也,懋元不肯视为官事,直以千秋著书为业,寓乎其间。”[8](《游历日本图经》卷末题识)
12名游历使中,以选拔考试第一名傅云龙最为勤奋,成果也最为卓著。他每到一国,即努力收集该国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民俗等各方面资料,并亲自察访、实地踏勘,还绘制各种地图、统计表。仅仅他一个人在游历期间就撰写了对外国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考察报告《游历图经》共6种86卷。其中包括《游历日本图经》30卷,《游历美利加合众国图经》32卷,《游历英属加纳大图经》8卷,《游历古巴图经》2卷,《游历秘鲁图经》4卷,《游历巴西图经》10卷。傅云龙在海外游历期间还写了大量外国游记,称为《游历图经余纪》共15卷。其中包括《游历地球图》1卷,《游历天时地理合表》1卷,《游历日本图经余纪》3卷,《游历美利加图经余纪》4卷,《游历加纳大图经余纪》1卷,《游历古巴图经余纪》1卷。这些日记体游记详细记录了游历路程、见闻、中外交流及随感。此外,他在海外游历过程中还写了不少纪游诗篇,集为《不介集诗稿》共有9卷。其中包括《游古巴诗董》1卷,《游秘鲁诗鉴》1卷,《游巴西诗志》1卷,《游日本诗变》4卷,《游美利加诗权》1卷,《游加纳大诗隅》1卷。以上傅云龙所写游历各国的图经、游记、纪游诗总数竟达110卷之巨。
与傅云龙一起游历日本和南北美洲的顾厚焜则着重调查考察外国的政治和地理。他撰写了《日本新政考》、《美利坚合众国地理兵要》、《巴西政治考》、《巴西国地理兵要》、《英属加拿大政治考》、《秘鲁政治考》、《古巴政治考》等著述。
奉派游历英国、法国及其殖民地的刘启彤也撰写了不少关于欧洲政治的调查考察报告,如《英政概》、《法政概》、《英藩政概》等。另外他对各国铁路建设也非常关心,专门撰写了《欧洲各国火轮车道纪略》、《英国火轮车道编年纪略》、《英国各属地车道纪略》、《印度车道纪略》等文。
派遣游历西欧、南欧、北欧的洪勋也是一位著述甚丰的游历使。他撰写了《游历意大利闻见录》、《游历瑞典挪威见录》、《游历西班牙闻见录》、《游历葡萄牙闻见录》、《游历闻见总略》、《游历闻见拾遗》等著述。
奉派游历俄国的缪祐孙是选拔考试第二名。他对俄罗斯调查研究的成果是《俄游汇编》,共12卷。其中包括《俄罗斯源流考》、《译俄人自记取悉毕尔(即西伯利亚)始末》、《译俄人自记取中亚细亚始末》、《疆域表》、《铁路表》、《通俄道里表》、《山形表》、《水道记》、《舟师实》、《陆军制》、《户口略》、《俄游日记》等部分。
游历使们的这些著述尽管重点、详略、体裁、文笔各有特色,但毕竟都是对世界各国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的成果。比起那些仅仅靠翻译外国地理书或依据道听途说传闻写成的所谓研究外国的著作来说价值要高得多。对于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了解外国、借鉴国外经验都有一定意义。如傅云龙的游历各国图经,以大量精确清晰的地图,具体详实的统计表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叙述,介绍游历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教育、风俗、文化艺术、文字语言等方面情况,向中国人提供了当时日本、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六国的真实具体的国情资料。
游历使们亲历亲闻欧美各国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工业文明,对其立宪政体和议会政治等,都作了不少介绍和评论,对于当时正在探索改革道路的中国人士也有一定的启发。洪勋在《游历闻见总略》里曾概括介绍欧洲国家的三种政体,“曰君主,曰民主,曰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并解释道:“君主者,君有权,位传子,事无钜细君得而主之。”“民主者,位传贤,由国人公举于议院。”“而君民共主者政事由上下议院政府拟定,国君画诺如守府焉。”[9]刘启彤则在《英政略》和《法政略》中进一步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作具体的介绍分析。傅云龙在《游历美利加合众国图经》中则论述美国是“民主之国,与君主之国之制异,厥制以公议为法,以齐民为政,以上下无隔阂为权利”。并指出其政治体制是三权分立。“一曰立法之权,国会是也;一曰行法之权(即行政权),伯理玺天德(即总统)是也;一曰定法之权亦曰执法(即司法权),律政官(即法官)是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