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玠:政治学眼光检视辛亥革命意义

辛亥革命网 2011-06-30 00:00 来源:中评社 作者:熊玠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纽约大学终身教授熊玠在《中国评论》月刊6月号发表专文《由政治学眼光注释辛亥革命的启示及对后世的意义》。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历
 

  纽约大学终身教授熊玠在《中国评论》月刊6月号发表专文《由政治学眼光注释辛亥革命的启示及对后世的意义》。作者认为:“辛亥革命(1911)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意义至为重大的转捩点。一般论者均知其重要性在于终止了几千年来的帝王统治制度、带来了一个划时代的现代政体。个人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远不止此。从政治学的眼光来看,检验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以及满清一代的背景,可让我们对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有一个更深一层的认识。”文章内容如下: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面临西方势力集体入侵的进犯与蹂躏,正值十九世纪清朝在经过近两百年盛世之后而转趋衰颓之际。一时内忧(回乱、稔匪、太平之乱)再加外患层出无穷。但清庭在面临燃眉之急却因种种原因(包括慈禧太后之蛮横跋扈,但并不只此)而墨守成规,无法革新以自拔。然,朝野忧国图存的努力,可划归为四大运动或方案。先后分别为(1)自强运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体用”倡议);(2)改制(康梁变法)(3)缓和性民族主义(立宪派)方案;(4)革命性民族主义运动(即革命运动)。当时主张与追求革命者,以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成员为主(在1911年也有部份立宪派参加)。他们在1906至1910年间发动了为求推翻满清的九次武装起义,均告失败。但在1911年第十次起义,成功地夺取了武昌,然后各省先后宣告独立。清庭命袁世凯应变调停无功、见大势已去乃宣布逊位。从此中国帝制朝代更替的历史,划上永远的修止符。是之为辛亥革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