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初期国民党内部的反蒋抗日潮流(3)

辛亥革命网 2011-05-16 00:00 来源:历史研究 作者:杨天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96年,作者访问台湾期间,在国民党党史会及“国史馆”等处读到了一批文件,这些文件反映出,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对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妥协

  冯玉祥当时的计划是,联络韩复榘、宋哲元,由他自己主持北方,而由西南方面出面,联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各省实力派,南北呼应,共同倒蒋抗日。胡汉民支持冯玉祥的计划,于5月5日复函,表示只要北方有所举措,南方同志一定“竭诚襄助”。5月12日,冯玉祥再致胡汉民一函云:

  顷托任、何两同志代致一函,计蒙鉴察。近辱国更甚矣!兹请张省三同志趋前面报一切,即请指示。

  任,指任援道;何,指何世桢。二人均为胡汉民派往冯玉祥处的使者。当时,《中日上海停战及日方撤军协定》已经签字,该协定规定中日双方军队在上海周围停止一切敌对行为,日军撤至事变前原驻地区,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反对,李宗仁等甚至以袁世凯的二十一条相比。冯函所称“近辱国更甚矣”,指此。

  冯玉祥与胡汉民由于在反蒋抗日上立场相同,因此,双方使者往来频繁。1932年7月胡汉民派许崇灏北上。同月25日,冯玉祥致胡汉民函云:

  顷承遣派许崇灏君北来,藉奉大教,备悉种凡。国事艰屯,外患环逼,自应修明内政,固结团体,方足以御敌侵掠而应潮流。慨自建国以来,我邦人士之本此精神终始如一者,厥惟中山先生。乃大乱敉平,哲人遽萎,每怀先烈,曷胜伤心!幸吾兄笃守正谛,南服宣勤。静珠海之波澜,谋神州之根本。高怀卓识,无让前徽;逖听风声,弥令倾倒。弟虽不敏,区区为国为民之愿,素抱不逾。有利于此,无不竭诚努力以从。

  许崇灏,字公武,广东番禺人,曾任粤军总司令部顾问。1928年任两粤赈灾委员会委员。1929年12月兼代考试院秘书长。函中,冯玉祥表示:“区区为国为民之愿,素抱不逾。有利于此,无不竭诚努力以从。”这说明,二人在反蒋计划上已经达成共识。

  1933年1月1日,日军突袭山海关,华北危急,蒋介石被迫派兵北上,但是,他的精神灌注所在还是江西的“剿共”军事。同月末,南京政府决定将北平故宫文物南迁,装箱待运,舆论强烈批评其重古董而不重土地、人民。冯玉祥激忿地在日记中写道:“古物已运往上海。这是什么政治,会有这样的糊涂混账啊!”2月14日,冯玉祥托凌昌炎携函面见胡汉民,尖锐地指责蒋介石。函云:

  自榆关失陷以来,表面上虽有调动大军开赴前方之举,而实际上如兵站之设置,弹药之补充,军费筹拨等等,迄未举办,是无异赶十余万大军于绝境,此云抗日,真为欺人之谈。现在军队已怨言四起,军心既失,遑论应战,南京政府对于华北之漠不关心有如此者!对于古物南迁之事,虽经各方竭力反对,终不能打消其原议。其贱人而贵物,已属乖谬。近且以古物探借外债,藉以维持其政治生命。倘此事一成,恐国家将从此更多事矣!奈何奈何!

  冯玉祥要求胡汉民迅速筹划,使西南方面一致行动,拯救华北。函称:

  祥以为华北之存亡,南京方面早已置之不顾,如西南诸贤达应时势之要求,顺人民之意向,奋起救亡,颓势可挽。否则华北恐不保矣!

  为了挽救华北,1933年3月间,胡汉民等决定组织西南联军北上抗日,冯玉祥等也决定在北方同时发动,不幸先后失败。此后,冯、胡间仍然信使往来,不绝于途。1934年1月,胡汉民派曹四勿赴泰山见冯。同月12日,冯玉祥派李兴中携函到香港见胡,函云:

  曹四勿同志抵泰,道及尊况,不胜佩慰。国难日深,救亡图存,端赖荩筹。兹遣李兴中同志趋前候教,敬请指示一切。

  自1933年1月起,胡汉民即在广州创办《三民主义月刊》,提出要根据三民主义“批判时事”,“评衡学术”,指责蒋介石所实行的“个人主义的寡头政治”。1934年10月,南京政府为了实现宁、粤合作,派王宠惠携孔祥熙函南下,劝胡汉民北上参加国民党五全大会。11月27日,蒋介石与汪精卫联名通电,提出中央与地方实行均权的五项原则。同时,再派王宠惠、孙科南下,劝说胡汉民等与中央“团结”、“协作”。这一期间,胡汉民连续在《三民主义月刊》发表谈话或文章,提出与南京方面的合作条件,认为“在军权统治之下,不能实行均权制度”。胡汉民的这些言论,深合冯玉祥的心意。1935年1月9日,冯玉祥致函胡汉民云:

  刘、熊二同志北来,得读手教,敬悉种切。至于所嘱指导与指挥之点,更为钦佩无已。近读《三民主义月刊》,知伟论益为光明正大。盖今日言团结则非此不可也。

  刘,指刘定五;熊,指熊观民。1934年10月,冯玉祥陆续派二人到广东、香港等地,分别会见陈济棠、胡汉民等人,就抗日反蒋等事有所商谈。11月23日,胡汉民复函冯玉祥,主张“严切准备”,内称:“我人此时在革命工作之进行上,与其为局部之指挥者,不如为全部之指导者。”本函所称“至于所嘱指导与指挥之点”,指此。

  三、程潜、陈嘉 、柏文蔚、张知本、黄季陆等

  潮流之三是以程潜、陈嘉 、柏文蔚等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部分国民党元老、官吏和军人。

  程潜于1928年被李宗仁拘禁,同年11月解除监视,其后即寓居上海,逐渐成为湖南及上海地区反蒋派的领袖。当时,在他周围的有柏文蔚、黄复生、熊克武、张知本、黄季陆、何世祯、桂崇基及原湘籍军人、官吏陈嘉 、陈嘉任等。

  九一八事变时,程潜目睹十九路军英勇奋战的事迹,十分振奋;但他深切了解蒋介石的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政策,因此,又十分沉痛。1932年2月17日,程潜致函胡汉民云:

  我军御日,连战皆捷,民族前途,顿呈曙光,此诚可慰。惟自应战迄今,当局始终秉安外攘内之旨,牢持而未尝稍懈。盖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正宜其消沉矣!

  他要求胡汉民早定计划,及时行动,函称:

  际兹寇深魔长,存亡呼吸,谅公早储硕画,以为吾党人士救国之旨归。第就管见所及,居今日而欲党不自我毁、国不自我而亡,惟有树立中心,决定大计,集中革命力量,摧破腐恶势力,舍此更无术以幸存。吾党为国人诟病久矣,吾党主义则如日月经天,初未尝为国人所诟病也。是欲收集全民族对于吾党之信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