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武昌首义史(连载15)(2)
辛亥革命网 2011-05-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 贺觉非 查看:
二十五、振团尊心会
聂豫发起并自任会长,其成员涉及军学商各界。该会名称为“振国”、“振武”之误,据聂豫自传,应为“振国尊心会”。组织办法,略如共进会,于军队、学校、商场分设代表,军队有杨选青、吴超、陈人杰、马骥云、康锡之、杨永康等,学校有熊品三、罗云波、冉剑虹、朱复汉、张明斋等,商界有罗鑫堂、陈习之、尹洪、郑楚等。聂豫与文学社不和,与共进会却有密切关系,后来甚至与孙武同进退。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的投效人员,不少是振团尊心会会员。[9]
此外,贺公侠、丁仁杰还组织过文学研究社。曾省三、黄元吉等组织过自新文学会。
二十六、黄汉光复党
黄汉光复党为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的革命组织。三中学生为两湖,广西、云南、贵州、甘肃六省陆军小学毕业学生升入,故该党成员多为这几个省的进步青年。入校以后,彼此激励,互相援引,组织发展很快。其宗旨在于光复黄帝子孙地位和汉族固有河山。黄汉光复党成员后来多转入共进会,少数转入文学社。武昌首义爆发,陆军第三中学全体加入起义行列,与黄汉光复党的活动有关。起义后,该党不复存在。[10]
二十七、数学研究会
由两湖总师范理化专修科学生李作栋、李钦、饶校文、费振华、何世昌、邓国栋等人组建于武昌三道街,李作栋主持财务,饶校文主持教务,万声扬任会长。其主要活动是调查研究湖北财政,如了解全省一年财政收入,银钱、钱票和物资储存情况,以备政权掌握到革命党手中时,在财政方面可以胸有成算。该会成立于1911年初,止于1914年。[11]
二十八、群英会
第三十二标士兵向海潜所倡导,既不限于某一标营,亦无一定会址和组织形式,为数一百零八人,盖取水浒梁山聚义之意。该会成员大都为共进会会员。群英会会员在武昌起义和汉口战争中,多勇敢善战,为革命立了功。1912年2月27日驱逐孙武之役,向海潜仍以群英会为号召。[12]
二十九、柳营诗社
由第二十九标士兵杜武库、谢超武、涂吉祥等所组合,虽名诗社,并不做诗,不过标诗社之名,便于联络同志而已。诗社无多大发展,即并入共进会。[13]
三十、共和会
由江陵胡鄂公组织,人数很少,详见胡鄂公《北方革命实录》。
参考文献:
[1]群治学社资料,见章裕昆《文学社辛亥武昌首义纪实》,三联书店1952年版,第5-13页,其他同类各书亦有记载。
[2]振武学社资料,见章裕昆《文学社辛亥武昌首义纪实》,第13-17页,同类各书亦有记载。
[3]兰友社资料,见胡祖舜《六十谈往》,《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9-50页。
[4]益智社资料,见《辛亥首义回忆录》第3辑,第98页。
[5]竞存社资料,见蓝文蔚谈话记录。
[6]义谱社、德育会资料,见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3页。
[7]义谱社、德育会资料,见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科学出版1957社年版,第23页。
[8]武德自治社资料,见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22页。
[9]振团尊心会资料,见《振团尊心会章程》油印本,及《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中卷,第584页。
[10]参见《辛亥革命回忆录》第6集,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27页阎崇阶回忆。
[11]据1957年李作栋(春萱)谈话记录。饶校文1956年所说略同。
[12]据梁维亚、陈孝芬说,1912年2月27日之变,有群英会徽章或条子才能通行。
[13]据谢超武1956年11月谈话记录。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