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武昌首义史(连载13)
辛亥革命网 2011-05-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 贺觉非 查看:
第二节 科学补习所和日知会
一、继花园山聚会而起的科学补习所
武昌花园山聚会解体以后,留在武汉的成员,以及受其影响者,继之而起,建立了具有较完备组织形式的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1904年春,武昌革命青年聚谈的中心,已由花园山李廉方寓所,转移至多宝寺街时象晋家,经常参与纵谈的有刘静庵(1875-1911)、曹亚伯、胡瑛、张难先(1874-1968),吕大森(1881-1931)、朱元成(1876-1907)、何季达、欧阳瑞骅等。大家共商筹建革命组织。吴禄贞在离鄂赴京之前,也参与了筹建工作[1],并“捐银数十两作该所的经费”[2]。吴临行前还告诫留下的同志:“埋头苦干,不可浮躁,必须和各省同志,取一致行动。”[3]
经一段筹备,“是年四月,假座斗级营同兴楼商议组织机关,定名科学补习所。宗旨标明科学,实则掩蔽官府耳目,而以革命排满为密约,推吕大森起草章则”[4]。1904年7月3日,科学补习所正式成立,“设多宝寺街,时在同盟会成立之前一年有二月也。推举所长吕大森,总干事胡瑛,文书宋教仁,会计时功璧,庶务康建唐,宣传曹亚伯等”[5]。由于所务发展,多宝寺街时寓已嫌狭窄,便迁至武昌魏家巷一号。
科学补习所对外是一个文化补习学校,招收在校学生进行课余补习。该所发于报端的章程称,“集合省同志取长补短,以期知识发达无不完全”[6]。其实,科学补习所成员“以心记之宗旨革命排满’四字为主”[7]。
科学补习所的活动,仍然坚持花园山聚会的方针,一方面开展反清政治宣传,一方面则不断输送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青年加入新军。这后一方面的工作,做得尤其突出。科学补习所的公开章程说,该所的职责之一是,招待“远来愿入学堂及入营者”,“代为安置一切。”不少希望投军的青年学生,都到科学补习所联系,而当时刘静庵在新军马队管带黎元洪属下当书记,正有利于做介绍人伍的工作。此外,胡瑛又介绍了一批会党分子入伍。科学补习所比较注意与邻省革命团体相互呼应,它成立伊始即与湖南华兴会建立密切联系。这也同花园山聚会时期奠定的基础有关。
1904年2月,吴禄贞应黄兴之邀,到长沙参加华兴会成立大会,并参与策划长沙起义[8]。同年3月,湖南人胡瑛(1886-1933)时为华兴会会员)为湖南官方侦缉,经黄兴介绍到武昌吴禄贞处避难,继而加入湖北新军。科学补习所刚成立,胡瑛便派湖南人易本羲“回湘措筹经费”,后来胡瑛又与吕大森同赴长沙与黄兴联络,吕在洞庭舟中得句云:“此行好借长风便,鼓起人间革命潮”[9]。胡瑛、吕大森等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华兴会会议,会议确定“以湘为本部,期以是年十月清太后寿期内举事。又举胡为鄂分部总理,吕为蜀省及施南分部总理”[10]。
为筹备响应湖南起义,科学补习所开会,“议派吕大森、高建唐往施南,何季达往荆宜,联络会党,宋教仁往长沙接洽”[11]。胡瑛、刘静庵(又名刘大雄)等商议,一得湖南举义的讯息,即先杀死张之洞、张彪等人,“王怒涛任刺张之洞,易本羲任刺张彪,李胜美任率工程营同志先劫火药库,刘大雄则督率前锋营为接应”[12]。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紧张进行之时,十月下旬,“湘事破坏之警电至”[13],胡瑛、王汉等将军械转移至汉阳鹦鹉洲,刘静庵销毁所内外文件,张难先则通知成员走避。10月28日,张之洞得到湖南巡抚电报,“称武昌科学补习所亦有同谋”[14],遂连夜派兵搜查魏家巷一号科学补习所所址,一无所获。学务处主持者梁鼎芬得悉科学补习所成员多为各学堂学生,深恐此狱一兴,危及自身,便向张之洞请求从轻处置,张之洞也怕风声闹大,引起朝廷震怒,遂将欧阳瑞骅、宋教仁二人开除学籍了事。但经此打击,科学补习所已不能公开活动。科学补习所被破坏后,留在武汉的成员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其中最为突出的事件,便是王汉、胡瑛谋刺清政府户部侍郎铁良。当时风传铁良为搜刮东南财赋,将于年初抵鄂。年底,军国民教育会会员张学济在日本组织行刺铁良,邀苏鹏同到武汉,王汉、胡瑛参与其事。后因铁良乘火车返京,在汉口刺杀的计划未能实现,王汉追踪至河南彰德。在彰德火车站,王汉担心在人群密集处行刺会伤及无辜,遂待铁良上轿后拦击未中,卫兵追捕,王汉忿而投井自杀。王汉与吴樾等人同为辛亥革命前“暗杀主义”的实行者。他们宁肯流血牺牲,也不愿苟且活着做奴隶的战斗精神,为湖北党人所景仰;但他们个人冒险的恐怖主义做法,则为湖北党人所抛弃。湖北党人走着一条更为艰苦扎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