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武昌首义史(连载13)(3)

辛亥革命网 2011-05-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 贺觉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武昌花园山聚会解体以后,留在武汉的成员,以及受其影响者,继之而起,建立了具有较完备组织形式的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1904年春,武昌革

  日知会还在黄冈设一秘密印刷机关,由吴贡三(1864-1937)殷子衡(1876-1957)专司其事,大量翻印《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等小册子。吴贡三并假托孔孟之书,自编《孔孟心肝》一书,广为送阅。这些革命读物一到军人学生手中,无不视为至宝,清吏查禁愈严而偷阅者愈多。湖南姚宏业因忧国投黄浦江而死,日知会将所遗绝命书印发各处,对唤起革命收到显著效果。据范腾霄所写自传说,东京《民报》出版,每期都由他购寄武昌日知会,三五千份不等。再由日知会转发。利用讲堂作革命宣传场所,也是日知会成员常用的方式。文华书院原不重视国文,得刘静庵、余日章的建议,乃聘刘静庵、张纯一、范焕文为国文讲席,他们在课堂中,凡可以发挥民族、民权思想的课题,特加引申,继以评论,对学生感染很深。

  利用教会学校宣传革命,终究有所不便,于是日知会会员又自办中学。第一是江汉公学,为刘静庵一手筹办而成。第二是东游补习班,教材教法由留日同志提供,实际负责的仍为刘静庵。第三是明新公学,原由梁耀汉创办,后并入日知会。任教的多是日知会同志。所惜设立情形、施教经过和学生状况,除明新中学有一点记录外,其他各校的具体材料已不复得见。

  三、日知会“丙午之狱”

  1906年9月,法人欧几罗由同盟会员乔义生陪同来鄂,刘静庵迎于长江边,并作为东道主招待一切。刘又召开大会欢迎,到会者百余人,不少人还携带儿童参加。欧几罗和会员同志,公开演说革命。此举引起官方的特别注意,巡警道派侦探尾随欧几罗一行。由于欧几罗是外国人,又在外国教会所在地讲演,清吏不敢下手,但由此而注目于日知会,尤其对刘静庵加强了监视。

  同年10月,湖南萍乡、醴陵起义爆发,孙中山派朱元成、胡瑛,梁钟汉、谭人凤、宁调元五人回国,谭人凤、宁调元二人在九江登岸,趋赴起义地区;梁钟汉等三人则遵孙中山之嘱到武汉与刘静庵、梁耀汉商议,联络武汉同志响应。胡瑛住汉口名利栈,梁、朱二人住汉阳青莲寺。梁钟汉和朱元成分别通知刘静庵、冯特民、任重远、何子植、季雨霖、周耀东、黄警亚等同志在汉阳伯牙台开会。其时季雨霖任清军督队官,正在武昌皇殿(今名烈士祠)募集新兵,并准备联络其他营队起事,响应萍乡、醴陵起义。

  正当起义准备进行之际,事机为接近党人的骗子郭尧阶所悉,郭以此向清巡警道冯启钧告密邀赏。冯启钧在汉口苗家码头伪设一留学生招待所,农历丙午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907年1月7日),将朱元成骗至该所逮捕,同日晚间在青莲寺逮捕了梁钟汉,在名利栈逮捕了胡瑛。季雨霖、李亚东亦在军营中被捕。又分别派队赴仙桃镇、黄冈,逮捕了张难先、吴贡三、殷子衡,丙午十一月二十九日在黄陂乡下捕获刘静庵。唯梁耀汉在汉川,其家虽被军警包围,仍得化装逃走。

  萍醴起义镇压下去后,张之洞“悬赏通缉王胜、陈金、姜守旦、陈绍庄、刘家运、曹玉英、黄庆武(黄兴字廑午,“庆武”为“廑午”之误引者)”等十五人。[24]刘静庵并非清政府所通缉的刘家运[25],但湖北巡警道冯启钧贪功冒赏,硬把刘静庵说成是刘家运,加以逮捕。刘静庵等九人“审讯时备受严刑,皆逼供刘静庵即会首刘家运,终无一人承认”[26]。后来在湖南捕获了刘家运,湖北当局仍将刘静庵关押,并屡加重刑,刘静庵始终坚贞不屈。时人称刘静庵“革命最力,信教最笃在狱五年,未尝一日废学”[27],囚徒说刘静庵、殷子衡是“信仰耶稣的革命党”[28]。刘曾在狱中吟诗多首,其题为《九月初七日移新监作》的七律写道:“向前已是惨凄极,那信惨凄更有深。六月雪霜河海冻,半天云雾日星昏。中原有士兆民病,上帝无言百鬼狞。敢是达才须磨炼,故教洪炉泣精金。”刘静庵被押五年,于辛亥武昌首义前三月病死狱中。他是革命洪炉中冶炼出来的精金。

  刘静庵等日知会成员被逮捕、追缉,发生在农历丙午年,故称这一事件为知会丙午之狱”。经此打击,日知会组织瓦解,但许多成员散布各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如辜天保、吴、徐于、徐祝平等在奉天,冯特民、冯大树、郝可汉等在新疆伊犁,梁耀汉、彭汉一、周海珊等在四川,均对革命卓有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