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与霸道———试论孙中山的大同理想(4)
辛亥革命网 2011-05-03 00:00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章开沅 查看:
本世纪的西方人曾断言:“再来之世界必为黄白之战争”。现今的某些欧美政治学家则预测:新的世纪东西文化冲突必将成为最大的危险。其实这些高谈阔论都有意无意地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即孙中山所早已明确提示的“公理与强权之战”。现代国际战争的挑起者,无论是打着人道或是什么国际新秩序维护者的美丽幌子,骨子里都是为着市场、资源与霸权。而亚洲某些国家领导人所标榜的所谓“亚洲价值观”,其实也并非本国多数民众所认同的本土文化真正的精粹,他们极力维持的乃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极权统治。把广大“受屈者”联合起来对抗“横暴者”的欺凌,仍然是孙中山遗嘱要求我们完成而仍然须要继续的艰苦工作。公理战胜强权,也仍然是一个现今还难以完全实现的伟大理想。
环顾全球,新的千禧年的到来并未使人乐观。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道德沦丧与社会(包括国际社会)失序,已经成为弥漫世界各地的“公害”。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固然给人类带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金钱追逐与利己主义的泛滥,包括个人、集团、国家等不同层次,也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例如战争残杀、环境破坏、资源浪费、毒品流行、犯罪率攀升、贪污腐化成风等等。在这样紧要的关头,重温孙中山有关以仁义道德治国与追求世界大同的遗训,使我们倍感其意义之深远。
注释:
①《礼记·礼运》。
②《复翟理斯函》,《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1版)第1卷,第47页。
③《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8页。
④《致伦敦各报主笔函》,《孙中山选集》第一卷,第36页。
⑤《孙中山选集》第一卷,第88页。
⑥《<民报>发刊词》,《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288页。
⑦宫崎滔天著、林启彦改译:《三十三年之梦》,广州花城、香港三联出版社1981年版,第123页。
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91页。
⑨《孙中山选集》,第691页。
10《大亚洲主义》,《国父全集》第2册(8),台北1973年版,第306页。
11《致犬养毅书》,《孙中山选集》,第531~532页。
12《致犬养毅书》,《孙中山选集》,第531~536页。
13《孙中山选集》,第535~536页。
作者章开沅,1926年生,前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现任历史所教授,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武昌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