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武昌首义史(连载6)(2)

辛亥革命网 2011-05-0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 贺觉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列强为了进入华中纵深处,竞相争夺对长江航运业的控制权,其中英、德两国竞争尤烈。当时湖北留日学生愤然指出:“夫长江五千里而吾楚筦

  殖民者深知,“使任何地域转化为殖民地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筑铁路,因为铁路可以使内地接近通商口岸,贸易由之而增进,新的消费与生产的领域也就形成了”[11]。中国较早出现的铁路“上海一吴淞线”,为英商于1876年修建。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竞争路权达到白热化程度,除俄、日、德等国在东北、山东等地直接承办建筑铁路外,还有不少外国银行在其政府支持下,纷纷借款给清政府筑路,清政府为经办此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冬,特设铁路总公司,任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盛氏原计划联合商股、官款、外债,合资筑路,结果商股、官款筹措无着,盛氏便力倡“洋债可借”之议,清廷允之,直隶总督、湖广总督均赞助其事,于是盛氏便向外人大借“路款”。其中与湖北有直接关系的是以下两起:

  芦汉线。借款公司是比利时合股公司(背后有俄、法两国支持),金额为12500万法郎(相当于450万英镑,合中国库银3750万两),光绪二十三年六月订约,签约人盛宣怀。

  粤汉线。借款公司是美国合兴公司,金额为万美元,光绪二十六年六月订约,签约人盛宣怀。

  举借“路款”时与外国人签订的“路约”规定,铁路的管理权(如建筑管理权、行车管理权),委托借款公司代办或总工程师执行;出入款项及行车运费的稽核权,由洋代表及总工程师掌管;总工程师、会计总管、行车总管、养路总管等用人权,由借款公司指派;铁路上一切应用材料,概由借款公司订购。铁路的命脉完全操在外国借款公司之手。二十世纪初叶掀起的收回铁路利权运动,即是中国人民抵制外人侵占铁路权益的正义行动,而清政府提出的“铁路国有”,实质是剥夺中国商民兴建铁路的权利。这激起了有关省份商人及广大民众的强烈反抗,“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一条重要导火线。它表明,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清政府的叛卖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起抗争。

  西方列强对湖北不仅进行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且还配合以传教为主的文化渗透。西方各国在湖北所建教堂大概分六种:天主堂、圣公会堂、循道会福音堂、伦敦会福音会堂、信义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12]这些教堂在各地多有劣迹,曾激起湖北宜昌、襄阳、广济等地区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构成辛亥革命前夕风起云涌的民众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十九世纪中叶至辛亥革命前,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湖北无孔不入的渗透,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当然是十分深重的,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西方殖民者所不曾料想到的结果——

  “世界上最古老最坚固的帝国,因受了英国资本家纺织品的影响,八年来已处于社会革新的前夜,这种社会革新对于文明无论如何应有非常重大的结果。我们欧洲的反动派,在最近的将来势必向亚洲逃跑,一跑跑到中国的万里长城,跑到这个最保守的堡垒的门口,那时候,安知他们在那里不会碰到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这几个大字呢?”[13]

  参考文献:

  [1]《叙论》,《湖北学生界》第1期。

  [2]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民国十六年香山徐氏铅印本,第9页。

  [3]刘广京:《唐廷枢之买办时代》,第153页。

  [4]美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第493页。

    [5]《叙论》,《湖北学生界》第1期。

  [6]据(贸易报告)编制。

  [7]《光绪七年三月初三日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见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4页。

  [8]《光绪三年九月十八日山西道监察御史董隽翰奏》,《洋务运动》(六),第19页。

  [9]年,第页。

  [10]《卞制军奏议》卷11,第71页。

  [11]转引自陈晖:《中国铁路问题》,第11页。

  [12]《夏口县志交涉志》,第11、1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62页。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辛亥武昌首义史(连载5)

  辛亥武昌首义史(连载7)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