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现代化史研究的新思考(3)
辛亥革命网 2011-05-06 00:00 来源:《史学月刊》2004年06期 作者:虞和平 查看:
当然,这一质疑也提醒我们,在研究现代化史时,要注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现代化道路和模式,要采取与之相应的衡量体系。这就是说,对某一国家的现代化研究,不可把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惟一核心内容,要注意经济发展中的非工业化因素,要重视人民生活的现代化水平状况,要把工业化成长程度、非工业化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状况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的现代化来说,其工业化程度的衡量指标是否一定要与欧美、日本等西方大国一样,还是应该有所区别,要多考虑一些农业现代化问题、非工业化经济发展问题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问题,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对于第二个质疑,我觉得考虑得有点过分长远。任何一个学科和学术名称的出现都会有它的时代性,它不可能完全为下一个时代所沿用,也不可能兼顾到下一个时代的学科和学术名称,只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就像我们现在所研究的某些学科和学术问题,在内涵概念上会与上一个时代(封建社会时代、农耕社会时代)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所采用的学科和学术名称,则并非与上一个时代完全相同,也非上一个时代所设计的一样。现代化这个学科名称的出现和普及,是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密切相关的,既然世界各国存在着一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那么就不可能不对这一过程的发展规律进行学术研究,随着这一研究的发展和积累,便使之逐渐形成为一个具有比较完整学术体系的新学科。因此,现代化研究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具有时代性.尽管“现代”这一概念可能是永恒的,但现代化研究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是有其特定的“现代性”和“时代性”的.
当然,这一质疑也提醒我们需要对现代化研究的对象及其“现代性”和“时代性”进行新的思考,我认为可以把工业社会作为现代化研究的总体对象,这样做至少有三点益处:第一,可以整合和丰富现代化研究的内容。研究现代化的学者,除了把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核心指标之外,还列出了其他众多的现代化指标,而且各有不同的选择和解释体系。但是在实际上,现代化的其他各种指标都是工业化的派生物,都是随着工业化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它们与工业化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工业社会,因此现代化研究的总体对象实质上就是工业社会.如果把工业社会作为现代化研究的总体对象,那么它不仅包涵了现代化研究范式所开列的各种指标,而且使现代化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而统一。
第二,可以进一步明确现代化概念的“现代性”、“时代性”和阶段性的界限。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历史时代,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个时代;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采猎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三个时代,其中采猎社会与原始社会并存,农牧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工业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至于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否还是工业社会,以及工业社会以后的社会是什么社会,则尚不可知。如果以工业社会为现代化研究的总体对象,那么现代化概念中的“现代性”就是工业社会的各种特性,其“时代性”也就是整个工业社会的时代,只要工业社会存在,现代化的概念也就有存在的价值。以工业社会为现代化研究的总体对象,不仅要研究二正业社会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而且要研究它的发展和变化阶段。迄今之前,人类社会已经经历过的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可以说是工业社会产生和形成的不同阶段;现在,学术界所提出的后现代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工业化时代等概念,都不能脱离工业生产,也都没有超越工业社会的时代,而只是指出了工业生产的技术和方式的发展变化,只是工业化及其所建立的工业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可以进一步明确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道路选择的重要性。如上所述,工业社会既然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那么把工业社会作为现代化研究的总体对象,也就自然包涵着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因而研究现代化也就要研究这两条现代化道路的区别和相同之处,就要研究从资本主义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转变和发展过程,就要研究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自我调整过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自我完善过程。既然现代化有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分,那么每一个国家就需要根据本国的国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否则就不能顺利快速地实现本国的现代化.这一点已为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所证实,因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选择经过了资本主义、苏式经典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到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使现代化建设既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又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腾飞阶段。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不仅为人类的现代化创造了一种新的道路和模式,也为现代化道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典型。
总之,无论是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还是现代化研究的对象问题,都是研究现代化史的关键问题,尤其是研究中国这样具有悠久传统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的现代化史,这些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这些问题,现有的研究虽然已有所关注,但仍有待于更加深入和开阔的研究。
虞和平(1948—),男,浙江宁波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