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立报》有关陆荣廷报道述评
辛亥革命网 2011-04-24 00:00 来源:《史林》1997 年第1 期 作者:傅德华 查看:
《民立报》系于右任青年时期在上海从事反清革命而创办的最后一份有影响纸。该报于1910 年10 月11 日创刊, 1913 年9 月4 日因刊发孙中山《讨袁通告》和黄兴《誓师文告》等檄文, 遭袁世凯查封, 历时三年, 共出一千零三十六号。经笔者对该报进行检索, 发现其中刊载过二百余篇有关广西辛亥革命及陆荣廷的报道和文章。其中不乏至今未被史学界重视与利用的资料。这些第一手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涉及陆荣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西光复时期的陆荣廷
1911 年10 月10 日, 武昌首义爆发, 于右任创办的《民立报》, 怀着极大的热情, 分别以《武昌之变》、《长江上游之血水》等为题, 及时向人们报道了这一重大事变。与此同时, 该报又跟踪发表了一系列各省响应的报道和文章。在该报设立的《专电》、《本馆接香港急电》以及《新闻》等栏目中, 发表与广西有关的电文有:“桂林确已举事”、“民军占领桂林后已兵分两道”、“广西之梧州府亦有变”、“广西自桂林为民军光复后, 已有六府均告独立。现民军正在进取南宁”等。① 以上是11 月16 日前《民立报》有关广西部分地区响应武昌起义的报道。但此时尚未出现陆荣廷的名字。
《民立报》直到1911 年11 月16 日在《专电》栏目内, 方第一次出现陆荣廷的报道。该电文称:“广西龙州驻防清提督陆荣廷仍驻边防, 已与民军联合。”据此说明, 陆作为清朝命官, 开始顺应历史潮流, 参与广西部分地区的光复活动。但该报没有资料记载他是如何具体率领驻防清军与民军联合, 共同从事反清活动的。据《清代职官年表》记载, 陆是1911年6 月被清政府晋升为广西提督, 提督衙门设在南宁, 陆因驻防龙州, 故易与民军联合。事隔三天后,《民立报》在其《专电》栏目内, 又发表了“浔州(今桂平)、南宁等处先后光复”,其时曾出现“遍地万岁声, 人心皆靖, 营业照行”的动人场面。那么, 陆荣廷是否参与了南宁的光复,《民立报》中亦有这方面的报道。
据《民立报》同年11 月22 日发表的《广西光复记》记载, 11 月7 日桂林光复时, 城厢内外各街巷分竖独立黄旗数百面, 上面缮写着24 个字:“大汉广西全省国民军恭请沈都督宣布独立, 广西独立万岁! ”但在公举都督时, 亦曾出现过分歧:“初有提议举岑西林归为都督者, 众不赞成。”最后终以多数赞成公推沈秉坤为都督。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篇近千字的《光复记》中, 包括《附沈都督秉坤演说独立词》内, 只字没有提及公举“布政使王芝祥和提督陆荣廷为副都督”之事。相反,《民立报》在同一天报道沈秉坤于11 月8 日在广西军政府开完大会后,“即通电各道府州县及提督陆军门、左右江镇台”时, 竟然出现了“官场多殆, 陆不认可”的记载。此段报道的最后四个字“陆不认可”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疑问, 即陆在接到沈秉坤的通电后, 究竟“不认可”什么? 是广西军政府, 还是沈秉坤为广西都督?笔者认为, 陆荣廷不认可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推而问之, 陆何以不认可沈为广西都督呢?从他后来的一系列作为与言论看, 答案很明显, 陆荣廷认为这个位置非他莫属。
二、宣誓就任都督时期的陆荣廷
广西宣布独立后, 其境内虽暂时出现过前述“人心皆靖, 营业照行”的局面, 但实际上政局并不十分稳定。《民立报》为此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桂林防兵叛乱记》、《桂林兵变始末记》、《广西独立后之种种》、《广西匪乱种种》,以及《剿匪安民》的报道和文章, 以此提醒人们保持警惕, 以维护广西的稳定。由于“兵变”和“匪乱”的不断发生, 在11 月12 日桂林兵变, 都督“沈秉坤已避匿, 不知下落”的情况下,《民立报》即在《专电》内出现了“桂林兵变, 现军民及各界又公推陆玮芳为都督”的记载①。笔者认为, 该电文中的“陆玮芳”(疑系电文译码有误) , 可能即是“陆荣廷”。经查此份电文内容, 与辛亥革命时期任《中国日报》记者陈春生撰写的《辛亥广西光复记》中的“昨(11 月12 日) 桂林发生兵变, 沈都督不知下落, 现全省公举陆荣廷为桂省大都督, 军政府设在南宁, 为全省机关, 特飞电公布”的记载, 是完全一致的。陆荣廷在南宁得此报后,喜出望外, 立刻发出就职通电:“现承桂省人民公举荣廷为全省都督, 惟望联络匡助。”②在广西桂林军政府一时群龙无首之际, 陆于12 月18 日率军离邕赴桂, 途经梧州加紧部署防务, 并令龙觐光驻守。接着从梧赶往桂林。经过20 余天的筹措, 陆于2 月8 日正式在桂宣誓就任都督职。五天后的《民立报》, 即在《新闻》栏目内, 以《桂省军事近讯》为题, 刊载了《陆督宣言》的全文。为保存史料, 便于史学界进一步开展对陆荣廷这位在中国西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人物的研究, 兹特将其抄录如下, 以飨读者:
“荣廷一介武夫, 不学无术, 罔知治理。谬承全省父老兄弟推爱, 举为都督。自问才识谫劣, 实难肩此重任。且满清未灭,北伐尤亟, 廷久涉戎行, 略谙军事。为藐躬才力计, 为中国大局计, 使专司军旅从事北伐, 较有裨益都督一职。敬恳诸公另举贤能充任。俾廷得行所素志最所愿也。
广西自独立以后, 各处土匪纷纷蜂起, 假民军之名, 藉口筹资北伐, 从而拉人勒赎。甚至铲村围城, 肆行焚劫者层见迭出。似此种种不法扰害治安, 岂可复以民军对待。嗣后, 遇有前情事, 应调重兵严加兜剿, 以除民害。近闻广东新旧分党, 相互残杀, 日演惨剧。商民迁避十居其七现象, 若此祸变, 正未知所终极。凡我桂人, 正宜引为殷鉴。勿争党派, 勿争意见, 融合一气, 协力同心, 分担职任。吾省分编军队一遵海赴沪北伐;一援武昌, 俱已陆续出发。近又选派代表,举定正副统领, 是对于满虏全然断绝关系,固已彰明较著。讵仍有匪类心存叵测, 诬军政府为伪革命, 潜往各属运动绿林, 伏莽四出暴动, 充其用意殆欲广西步武巴黎大破坏、大流血, 现出恐怖时代而已。此等凶孽,应随时随处查缉, 务获科罪名, 与众弃之。任官惟贤, 古今通义。吾省现在民吏, 但问其才能否适于主治, 不必问其籍是否属于本省也。其才堪主治者, 仅慰留之, 恐仍以客体自嫌, 任事之心仍未坚定也。宜公认为桂籍使界消除, 安心臂助。若庸劣之辈, 用严格甄别以淘汰也。勿使滥尸政界, 莫萌排外之举动, 以驱逐致启同胞恶感, 云云。”
陆荣廷的上述就职宣言, 就其内容看是无可非议的。作为“一介武夫”的陆荣廷, 在广西危难之时, 能接受宣言之内容, 并当众宣誓, 不重蹈“广东新旧分党, 相互残杀”之覆辙,“凡我桂人, 正宜引为殷鉴。”同时, 要求桂林军政府一班人“勿争党派、勿争意见,融合一气, 协力同心, 分担职任”, 勇敢提出与“满虏全然断绝关系”,“任官惟贤”、“不必问其籍是否属于本省”, 对那些“庸劣之辈, 用严格甄别以淘汰”等等, 所有这些思想和主张, 在当时确属革故鼎新之举, 是应予以肯定的。但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时, 不能只“听其言而信其行”, 还必须“听其言观其行”, 这样才不会导致偏面性。对陆荣廷当然亦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