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立报》有关陆荣廷报道述评(4)
辛亥革命网 2011-04-24 00:00 来源:《史林》1997 年第1 期 作者:傅德华 查看:
《民立报》有关《迁省问题》的第一篇报道云:“主张迁省会至南宁者, 居大多数。而反对此举者, 坚持争执, 众口纷呶, 当道亦难决定。必俟临时议员选定召集后, 方能议此重大事件。”
另一篇《迁省南宁》的报道说:“通省各府绅士均主迁省南宁之议, 仅桂林、平乐两府反抗, 寡不敌众, 将来迁省南宁, 势在必行。”
鉴于迁省问题一开始就存在一定的分歧,“两方面各执一是, 甚难一致”,《民立报》为此及时地发表了《迁省暂从缓议》的报道,以稳定人心。该报道说:“经陆大都督通电各府云, 南宁交通便利, 居中控制以之改为省会, 未尝不可。第目下广西急务甚多, 迁省尚可从缓。”③ 尽管陆荣廷以都督的身份对迁省问题表明“尚可从缓”的态度, 但这一问题很快在广西形成“迁省风潮”, 以致社会上甚至出现“各商停办货物, 异常恐慌, 商力损失已不少。”《民立报》并对此作了预测,“如竟迁省, 必至相率倒闭, 公家债权必归泡影。”同时提醒当局,“如此不筹善后, 率为轻动, 万一省会根本动摇, 糜烂即在目前。”
嗣后,《民立报》接二连三地发表了以《迁省南宁之辨论》、《广西迁省风潮》、《桂林议会决无南意》、《广西迁都风潮》等为题的报道和文章。几乎每月要发表1 至2 篇有关这一问题的跟踪报道。但归纳起来, 除赞成和反对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外, 还有人提出, 除桂林、平乐、柳州、庆远四府外, 其余十一府分出“另组一省, 亦无不可。”⑤ 三种意见经过辩论, 多数议员认为, 无论从地理位置、国防、商务、政教等利害关系考虑, 迁省是十分必要的。结果赞成迁都改会的有十四个府。为慎重起见, 陆荣廷“已电中央请示。”⑥ 但始终未得到总统府的核批。最后陆还是决定将省会迁至南宁。
据《民立报》1912 年9 月9 日的《专电》报道,“都督府于本月一号在南宁成立。民政、财政两司均驻南宁, 余从缓迁移。”省会迁至南宁后, 在《广西电报》栏目内, 出现了“此间商力日形发达”,“军队纪律严明, 亦甚可恃”的记载。⑦
广西迁都改会问题至此虽暂告一段落, 但亦留下了不少余波。诸如反对民政等六司迁邕后, 继续在桂林设立了“镇守府”, 还有迁省的垫款问题等, 直到1913 年5 月的《民立报》上, 还不断出现有关这方面的报道。
笔者认为, 陆荣廷统治广西期间, 通过排除种种阻力, 最终将原广西省会由桂林改迁至南宁, 事实证明是正确的, 应予以肯定。
五、对“二次革命”之态度
在1913 年孙中山发动的讨袁“二次革命”期间, 于右任创办的《民立报》, 发表了数百篇有关各地讨袁的报道和文章。据统计,与广西及陆荣廷有关的有近20 篇。
同年3 月20 日, 国会开会前夕, 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出席国会会议, 派人在上海将其暗杀。消息传到广西后, 引起强烈反响。1913 年6 月11 日,《民立报》在《桂林通信》栏目内, 以《议会与行政长官相反》为题, 报道了省议会议员与陆荣廷对“宋案”所持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该报道的全文如下:
“省议会于‘宋案’则痛愤恶政府之狠毒, 陆都督则宣言只知拥护中央, 比皆于迭次通电见之。国民党桂林支部副部长、教育司长唐钟元、司法司长张仁普、田南道观察使刘古香、柳江道观察使王狮灵于追悼宋渔父开会时, 极其悲愤激昂, 演说恶政府官僚党之卑劣手段。财政司长严端则迎合都督旨意者也。”
《民立报》对此特在文末加了一句话评论说:“各当道之意见不能一致。可叹。”
为迎合袁世凯恶政府的旨意, 压制国民党桂林支部的言论集会自由, 广西都督府曾企图用武力查封国民党桂林支部。《民立报》对此以《武人竟干涉政治》为题, 及时报道了这一丑恶行径。“自陆都督违反本省舆论, 附合恶政府, 大受代议士及言论界之攻击, 其部下某统领竟欲联合各统领以武人威力箝制立法机关, 封禁国民党支分部。因巡防第五军统领刘古香、第二师第二旅旅长黄榜标、浔梧水师统领李立廷、柳庆水师统领刘月清皆不赞成, 势难一致进行, 乃始作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