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费逵中学教育思想初探

辛亥革命网 2011-04-24 00:00 来源:2009 年5 月第18 卷第3 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作者:马小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陆费逵,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出版家。他坚信教育救国论,从出版的角度审视教育。在中学教育领域,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提倡教科书、中学

  陆费逵(1886-1941),复姓陆费,字伯鸿,祖籍浙江桐乡。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出版家。早年曾经营新学界书店,后任《楚报》主笔;1905年,在上海昌明公司、文明书局任职;1908年应聘到商务印书馆做编辑工作;1909年主编《教育杂志》;1912年,创办中华书局,任中华书局局长、总经理达30年之久。

  陆费逵一生重视教育,不仅创办、主编了教育刊物,还出版了《教育文存》、《世界教育状况》等大量教育论著和中小学教材。陆费逵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独具特色,本文主要概括论述民国初期他的中学教科书思想,中学学制及教学改革思想。

  1 关于中学教科书的改革

  作为出版家和教育家,陆费逵坚信教育救国,但又时时从出版的角度来审视教育。在民初,鉴于大量新式课程对新式教材的需求,陆费逵强调教科书编辑出版的重要性,他主张应建立独立自主的教科书出版机构,不依赖洋人。在创立中华书局之初他特别提出了“教科书革命”的口号,指出“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也。”[1]

  基于对教科书及其编辑重要性的认识,陆费逵积极地开展教科书的编辑工作。他指出,前清的教科书编法太旧,文字太深,内容不适用,应该准备一套全新的教科书来开发民智,培养民国所需人才。他秘密邀请几位知己,在家里编辑新的教科书,白天上班,晚间编教材,常至深夜。他主持编辑出版的《新编国文教科书》开我国共和教科书的先河,为民主共和政府教育部解了燃眉之急。在编辑新教科书过程中他坚持贯彻服务于新教育的编辑出版理念,并把它充分运用于教科书的编辑出版中。同时,在编写中他还特别注意受教育者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以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陆费逵编著、校订的中学教材在民初的主要有《新中学教科书·初级本国地理》(中华书局1923年版)、《新中学教科书·初级公民课本》(中华书局1923-1925年版)、《新中学教科书·人生哲学》(中华书局1924年版)、《新中学教科书·初级世界地理》(中华书局1924年版)。

  2 关于中学学制及教学改革

  陆费逵的教育论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学制及教学改革的。陆费逵也自称好言教育,尤好谈学制。

  民国成立之初,他和蒋维乔共同起草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壬子癸丑学制》颁布的前前后后,他多次阐明对于学制的见解。1922年新学制拟议之时,他也积极地建言献策。概括起来,在民初,陆费逵关于中学学制及教学改革的思想与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缩短在学年限

  陆费逵认为:“学所以致用也,而致用之期必在壮年。过幼则稚,过老则衰。”[2]他大胆批评当时学制弊习,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意见。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学制总年限长达20到21年之久。针对如此长的学制年限,陆费逵主张“缩短在学年限”。首先,他比较了我国和西方各国学制年限的差别。英国学制15年,其中中学4年;德国和美国都是15到16年,其中中学学制分别为9年、4年;法国14到15年,中学学制为9年;日本学制17到18年,其中中学学制5年。陆费逵认为:“我国人种成熟之期,固无印人之早,亦不及英人之迟,大约与日本相伯仲,或较早亦未可知。”[2]而我国的学制年限却比他们都长,这样不但导致大量的学生辍学,而且在个人对社会的作用上,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毕业生工作年限短,对社会的贡献小。其次,从普及国民教育角度考虑,缩短学制年限有利于国民教育的兴办和普及。

  因此,陆费逵在1909年的《教育杂志》上发表《缩短在学年限》,主张学制改为初等小学3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5年,大学预科1年,本科3或4年,总年限15到16年,同西方国家学制年限相当。“如是7岁入学,21、22岁在民初,陆费逵关于中学学制及教学改革的思想与活可卒业于大学,出以任事矣。”[2]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