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何时以“革命党”自命(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何时以“革命党”自命以往的辛亥革命史及孙中山传记多确认为1895年11月孙中山等从香港抵神户,受日本报纸报道启示而自命“革命党”

  其二,笔者2001年2月22日与友人刘柏林君专程到日本神户市垂水区东舞子町明石跨海大桥旁的“孙中山纪念馆移情阁”参观。此馆是日本唯一纪念孙中山的博物馆,1984年11月开设。纪念馆的建筑物原为活跃在明治、大正时期的华人实业家吴锦堂(1855—1926)的别墅“松海山庄”。1915年春,在别墅东侧建造了八角三层楼阁“移情阁”。孙中山1913年3月14日在访问神户途中来到这里,出席由神户华人和日本友人举行的欢迎午餐会。1984年11月12日,值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之际,移情阁作为孙中山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93年12月,移情阁被日本兵库县指定为“重要有形文化财”。1994年3月,明石海峡大桥建设,移情阁暂时拆迁。2000年4月,在原址西南约200米处,孙中山纪念馆(移情阁)复原重建工程竣工。笔者与刘柏林君参观该馆,正在该馆复原重建后10个月。纪念馆着重展出孙中山在日本活动的图片及实物,孙先生给日本友人题词“革命”、“博爱”(见照片)等引人注目。而尤令笔者感兴趣的是,纪念馆以一大幅专版,展出1895年(明治28年)11月孙中山第一次赴日本的情形,其中有孙中山等三人从香港赴神户乘坐的广岛丸轮船模型照片;孙中山等三人自广州走澳门、经香港赴日本神户、横滨的地图;还专门陈列1895年11月10日《神户又新日报》,并将该报关于广州起事的一则报道加以放大,其标题为《广东暴徒巨魁的经历及计划》,内容为广州起事的简要报道,指名黄姓、范某为首,全文并无“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之类字句。

  据以上两方面的实证材料,可以大体推断:陈少白关于1895年11月10日抵达神户时见日本报纸称孙逸仙为“革命党首领”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因而孙1895年11月10日自命“革命党”的“定说”也应当重新考虑。不过,上述实证材料也不能指证陈少白晚年的回忆全然是子虚乌有。反观孙中山及其追随者的言论,1895年底以前从未自任“革命党”,是可以肯定的。正如冯自由在《革命二字之由来》中指出的:“在清季乙23未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兴中会失败以前,中国革命党人向未受用“革命”二字为名称。从太平天国以至兴中会,党人均沿用‘造反’或‘起义’、‘光复’等名辞。”

  冯自由依据陈少白的回忆,将孙中山1895年11月10日在神户登岸即自任“革命党”之说编撰得比陈氏回忆更加有头有尾,显然出自冯氏的文学想象。不过,孙逸仙其人为国内外所注意,并被称之为“革命派”,确乎在1895年11月以后不久。以笔者阅览所及,较早称孙为“革命派”的文字,是1896年12月3日香港《支那邮报》的评论,文称:“至革命派之缘起,虽无由追溯,而其大致要由不慊于满清之行事。近中日一战,而此派遂崭然露其头角。孙逸仙博士辈之初意,原欲以和平之手段要求立宪政体之创行而已,迨至和平无效,始不得不出于强力”[3](第81页)。

  由这篇评论可以断言,孙中山及其兴中会被时人称之“革命派”,时在1895年11月至1896年底之间。此后,1898年宫崎滔天(1871—1922)将孙中山1897年初在英国布里斯特耳出版发行的英文著作《伦敦被难记》译成日文,题目改为《清国革命党领袖孙逸仙———幽囚录》,正式将孙呼为“革命党领袖”,而“幽囚录”一说,显然借自日本,如日本幕末维新志士吉田松阴(1830—1859)曾撰《幽囚录》,记自己被幕府囚禁事。值得一提的是,1895年底至1898年间,陈少白随孙中山两度抵日,先后住横滨、东京,与宫崎弥藏和宫崎寅藏(即宫崎滔天)兄弟先后结识,孙中山、陈少白、宫崎兄弟等人之间多有关于“革命”、“革命党”的议论,孙中山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开始抛弃“造反”说而自命“革命党”的。陈少白30余年后回忆1895年11月的神户行,将1895年底至1898年间的某些情节混入,是可以理解的误记。此种以后来发展了的事态“放大”前情的记忆误植,古今人多有发生,并不足怪。

  综上所述,对于本文开篇的设问———孙中山及其追随者何时以“革命党”自命?似可作出这样的答复:1895年11月10日孙中山与陈少白、郑士良抵达神户时,看到的是日本报纸关于“广东暴徒巨魁的经历及计划”的报道,其时日本报纸决无“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的文字。此后两年间,孙中山等人曾两次逗留日本,与宫崎滔天等日本友人多有关于“革命”及“革命党”的议论,孙中山约在此期开始以“革命”自任。又参之以1896年12月香港《支那邮报》已用“革命派”称呼孙逸仙及其追随者,则孙氏等以“革命党”自命,可能在1895年底至1896年底的一年内。至于确切时日的断定,尚有待于史料的发掘与辨析。

  参考文献:

  [1]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M]。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82。

  [2]胡去非。总理事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3]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安井三吉。“中国革命党首领孙逸仙”考[M]。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