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民元临时工商会议演说词平议(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历史研究》 作者:朱英 查看:
其一是资力问题。按照梁启超的解释,“所谓资力者,系指资本之周转而言”。这个问题对于中国工商业发展之所以尤为重要,是由于“无论工商界,首皆以资本为第一要素”。中国工商业之不发达,“资本缺乏为其最大原因”;中国工商界受外国之压迫,其原因之一也是缘于自身的此项缺陷。因此,梁启超大声疾呼:“现在无论欲如何改良,必须从资本入手”。
同时,梁启超还列举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在解决中国工商界资本缺乏问题上应该避免的某些片面认识。他指出:“所谓资本者,不能专指一人所出之钱。一人所出之钱,只能谓之为基本,不能谓之为资本。”这里所说的“基本”和“资本”虽仅一字之差,却道出了非常深刻的不同内涵及其所产生的不同效应。他还说明中国工商界如欲办大事业,获得大发展,“专倚一二人之财力基本,万难有所作为”。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中国工商界资本缺乏的难题,使中国的工商实业获得迅速发展呢? 梁启超在演说中认为,主要的措施应该是大力发展金融机关,因为“金融机关之活动与否,实与工商业有密切之关系”。这里应该稍加说明的是,前此各界有识之士,虽然也曾先后提到发展金融业是振兴工商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他们大多是强调创设新式银行。这种说法尽管并不为错,但实际上从清末及至民初,中国的新式银行为数不多,发展并不迅速,在金融业中也没有真正占据主导地位。而许多传统的旧式金融机构如钱庄和票号等,则十分活跃,在决定资本流向和制约工商业发展方面,一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说明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单纯强调发展新式银行而不注重改造旧式金融机构,将难以真正达到振兴实业的目的。在这方面,梁启超则似乎更重视整顿传统的旧式金融机构。
虽然梁启超在许多文章中也曾提出中国应该发展新式银行,表明他并未忽略银行所起的重要作用,但在这篇演说中,他谈及这一问题时更注重的则是整顿旧式金融机构。他认为,传统的票号与钱庄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必须予以改良才能促进工商业发展。例如“票号除作官场中生意及汇兑外,直无事之可作,与一般商家通融者极少”;钱庄“所用之纸票吗,毫无预备,并不知准备金之事,使用其所发之票,固甚危险,即与之通融资本,亦甚危险”。其结果是票号、钱庄倒闭歇业屡有发生,引发牵动全局的金融风潮,非但不能促进工商业发展,甚至还产生相反的作用。所以,梁启超认为“欲振兴工商业,必以整理金融机关为第一前提”。
应该说,梁启超虽然称不上是经济学家,这番论述也并非完全是他个人的独创之见,但却在当时赢得了与会工商界代表的赞同。不少代表在随后的发言中也指出:“金融机关之能否发达,都在资本充实与否为标准。中国金融机关之不发达, 皆是钱庄银号信用薄弱之故。”有的代表还特别强调:“保护工商之法, 即在整饬金融机关。”此次会上还交议了“筹议整理钱庄银号案”,与会的工商界代表围绕如何整顿钱庄和银号,尤其是将钱庄改组为银行之事,进行了十分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具体的施行办法。
其二是组织问题。梁启超在这篇演讲中所说的“组织”,实际上特指实业大公司。他认为,设立大公司是中国发展实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因为有大规模之公司, 成本可较轻;成本既轻,则物品价廉;价廉则销场广矣。”为什么必须设立大规模的公司,而不宜组织小公司? 除上述原因外,梁启超还认为只有大公司才能避免资金短缺的困难,获得顺利发展。而“一人组织之公司,或数人合办之公司,其资本甚薄弱,则公司难期发达,有必然者。所以要成立一极大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