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与革命 试析辛亥革命前后湖北咨议局的政治

辛亥革命网 2011-03-04 00:00 来源:东方论坛 作者:陈橹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作为一个省级地方议会的预备组织,湖北咨议局在宪政活动中一再受挫,终因绝望而投身革命。这段历史对于理解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发生有十

  一百年前,中国开始了一场君主立宪的实验,湖北咨议局即是这场实验的产物,并且伴随着这场实验而终结。作为一个省级地方议会的预备组织,湖北咨议局在宪政活动中一再受挫,终因绝望而投身革命。这段历史对于理解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湖北咨议局是君主立宪政治中的省级地方议会雏形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势的衰败,尤其是甲午和庚子两役的教训,使清廷意识到坚持守旧必然灭亡,挽救王朝命运需要除旧布新。而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就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1905年清廷派5大臣对日本和欧洲进行考察,认定只有立宪才能维系统治。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次年10月谕令各省筹咨议局为宪政作准备。湖北咨议局由是而生,并准备以后成为省议会。

  即使依照今天的标准来看,湖北咨议局也可以说一个现代立宪政治的地方模式的雏形,这首先可以从其筹备过程中看出。立宪政治是一种程序政治,不受个人情感意愿的支配。湖北咨议局的筹备过程就体现了程序政治的特征。清廷在考察日本和欧洲宪政的基础上形成了立宪方案,并于1908年7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咨议局章程和议员选举章程,限令各省在一年内完成筹备咨议局的工作。按照部署,鄂督赵尔巽1 906年设立“湖北咨议局创办所”,划分了选举区域。1908年继任总督陈龙将“湖北咨议局创办所”改为“湖北咨议局筹办处”,并依据清廷颁布的议员选举章程,于1909年6月至7月间,选出议员80名,专额议员3名。同年10月初,依据清廷的咨议局章程规定,推举吴庆焘为议长,汤化龙、夏寿康为副议长,刘赓藻、张国溶、吕逵先等17人为常驻议员,刘耕余等为候补常驻议员。

  1909年10月14日,湖北咨议局举行开局典礼,议长吴庆焘正式宣布湖北咨议局成立。这表明,湖北咨议局筹备的每一过程都是严格按照立宪政治的程序和政府的部署进行的,没有受任何个人人为偶然因素的左右,这体现了现代立宪政治的精神。其次,咨议局议员的素质也能够承担起地方宪政的责任。议员们大都有功名和一官半职,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又普遍接受了许多近代思想,对君主立宪政体非常熟悉,有能力进行宪政活动。如汤化龙沿科举之路进入仕途后,见“世变益亟”,便誓求新知,赴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回鄂后为君主立宪奔走呼号,时称“宪迷”。其他比较重要的议员如张国溶、刘赓藻、胡瑞霖等与汤有类似的经历和思想。应该说,他们已具备了从事宪政活动的素质。再次,咨议局的运行机制也体现了立宪政体的基本精神。咨议局的主要任务是审议督抚交议、议员提议和人民陈请建议的议案,但须遵循清廷颁布的《钦定咨议局章程》及宪政编查馆明定的专条。按章程规定,咨议局“为采取舆论之所”,“以指陈通省利弊,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并为资政院预备议员之阶”。但“咨议局议定可行事件”必须“呈候督抚公布施行”。若咨议局与督抚意见不一,则由资政院请旨裁夺,“固不出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之本旨也。”如果咨议局议事有逾越权限不受督抚劝告者,“督抚得令其停会”,若咨议事件有“轻蔑朝廷情形者”,“有妨害国家治安者”,“督抚则奏请解散”。据此,湖北咨议局于1909年10月14日至12月2日举行了第一次常会,议决了70多项议案,涉及全省的各个方面。同时,选举产生了5个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胡柏年等15人为资政院议员。可见,在当时的条件下,湖北咨议局基本体现了立宪政体中权力制衡的原则。可以说,虽然只是一个省级议会的预备或过渡机构,湖北咨议局实际上已经具备了省级议会的某些功能。

  二、湖北咨议局与请愿运动

  湖北咨议局成立后,议员们热望施展政治抱负。然而政治大局对他们却非常不利。1908年7月,清廷以民智未开为由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期满正式召开国会。这对于热望中的各地议员们来说,无异于当头一盆冷水。于是各省议员们纷起抗议,要求速开国会,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国会请愿风潮。在此过程中,湖北咨议局的议员们走在了斗争的最前列。

  各地国会请愿运动波及湖北后,湖北立宪派于1910年5月以咨议局为中心成立了湖北请愿国会同志会,推举咨议局张国溶为董事长,咨议局成为湖北国会请愿的先锋。为发动民众,咨议局议员汤化龙、张国溶等人发起组织汉口宪政同志会,出版《宪政白话报》,将清廷颁布的立宪上谕和《钦定宪法大纲》译成白话文刊登,力争家喻户晓。在他们的推动下,“湖北成为国会请愿的急先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