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直隶的革命斗争
辛亥革命网 2011-03-14 00:00 来源:沧州市第一中学 作者:changshu 查看: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一方面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这场革命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应该研究全国各地辛亥革命先驱们的斗争经历和历史贡献。
直隶地区是清王朝的畿辅要地,也是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沿。河北人民不仅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中创造了廊坊大捷的著名战绩,而且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
一、 早期革命党人在直隶的活动,为传播民主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曾先后三次来到直隶,传播革命思想,对于唤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大批早期同盟会骨干先后在直隶进行革命活动,传播革命火种。其中具有“士官三杰“之誉的吴禄贞、张绍曾、蓝天蔚,更是辛亥革命时期直隶革命斗争的主要领导者。
吴禄贞,字绶卿,湖北省云梦县人;
蓝天蔚,字秀豪,湖北黄陂县人;
张绍曾,字敬舆,河北大城县人。
三人先后在日本士官学校深造,结交诸多民主志士。在日本,他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成为兴中会的早期会员。
1900年国内爆发义和团运动,孙中山先生在日本镰仓召开会议,决定配合义和团运动,在珠江和长江流域发动起义。吴禄贞及好友傅慈祥等回国在汉口组织 “自立军”起义,吴禄贞及秦鼎彝任前军指挥,因走漏风声,遭到清军血腥镇压。吴禄贞虎口脱险,只身潜回日本复学。1901年冬毕业于士官学校。
1904年吴禄贞由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良弼推荐,到北京清政府练兵处任职。
1907年4月吴禄贞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到奉天,时值日本侵略者挑起“间岛”争端,清廷派吴禄贞负责延吉边务,他亲自率员勘查边界,测量绘图,草拟《调查延吉边务报告书》十万余言,用大量确凿的证据说明此地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他团结当地军民与侵略者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侵吞我国领土的野心。这是清末外交史上少有的胜利。
张绍曾回国后,历任北洋督练公所教练总办,1909年署理陆军第二十镇统制。
蓝天蔚回国后,任湖北将弁高等师范教员,黄兴等人都曾经是他的学生。1910年直隶各界要求改制的呼声渐高。是年10月,保定各学堂学生要求召开国会,争回东三省之路权,举行罢课,得到北京、天津学生响应。这时革命党人筹措资金,为吴禄贞谋得第六镇统制的职位,12月23日得到清廷正式任命。
1911年4月,清廷筹备在滦州举行秋操练兵。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赴滦州准备秋操事宜。积极传播民主思想,培养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革命骨干。
同盟会一批优秀革命分子在直隶地区的活动,不仅为推翻清王朝埋下了革命的种子,而且对民主思想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