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学术视野,推进辛亥革命史研究(4)
辛亥革命网 2011-03-14 00:00 来源:中华文史网 作者:章开沅 查看:
最后,还需要强调一下资料工作。辛亥革命时期的资料,如果说是浩如烟海,决非夸大词。譬如矿产采掘之于金属冶炼,资料工作对于史学研究也是先行官。资料的发掘、整理、编辑、出版,需要许多有心人甘愿作默默无闻的基础工作。同时,对于辛亥革命大量史料的鉴别、校勘、考订也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前些年,中国近现代史规划小组已经注意到经济、文化历史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建立了组织机构并采取相应措施,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情况将会有进一步好转。
与资料工作相关联的还有工具书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各种索引、辞典的编制亦属当务之急。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小野川秀美诸先生合力编辑的《民报》索引,为研究《民报》及同盟会历史提供了很大方便,值得效法与推广。但由于经费不足、出版困难等种种原因,此类工作在辛亥革命研究领域至今仍然很少有人问津。现在,幸亏武汉出版社具有远见卓识,为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毅然支持我们在汉的一批辛亥革命史研究者,分工合作编成一部大型的《辛亥革命辞典》,据我所知,世界上至今还从未有过这样一部辞典,可谓辛亥革命研究发展过程中一大手笔。
一部专史辞典,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这个领域研究进展的全面总结。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可以作为案头堂备工具书。减免大量检索之劳。对于初学者或业余爱好者而言,亦可借此稍窥全貌,获得大量基础知识与必要信息。即使对于一般读者,读书看报之余,稍一翻检,亦可增进对于这一时期社会历史的了解,甚或能够引起进一步探求的盎然兴味。这部辞典所收条目超过3,000,包括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会社党团、思想理论、历史文献、报纸期刊、典章制度、史迹及纪念设施、研究著述、研究机构、学术会议等12类,其覆盖面之宽与信息量之大都是引人注目的。
条目撰写者大多是相关研究有素的学者,多数条目是在其多年研究基础上写成,而且字斟句酌,反复修订,力求达到辞书的基本要求——准确与规范。其中如史迹及纪念设施部类,收罗相当齐全,而且确系行家述语;报刊部分,撰写者穷十余年之功,而且几易其稿;研究机构部分,则系在各有关单位所填调查表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核实写成。有关国外研究机构与学者情况,我所在美、日诸国进修人员,亦分别写信直接联络,尽可能运用第一手资料。特别值得提出的,始终经手此事的严昌洪先生,自1982年以来便一直承担繁重的全国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下编的撰写工作,并且以编委身份参与了终审与定稿工作。他对辞书编撰的规范、特点、方法已相当熟悉并有丰富实践经验。在这部《辛亥革命辞典》的编撰过程中,他再一次作出重要贡献。
当然,辞书包罗万象,涉及社会历史各个方面,其工作量之大与准确度之难,早已为一般从事辞书工作者所熟知。所以有些学者宁可写学术著作与论文而不愿写辞书,因为一般论著可以避开许多疑难与拦路虎,而辞书则很难回避,必须一一予以力求准确的阐述。由于工作量太大,涉及面太广,并受学科发展本身的制约以及编撰者自身水平的影响,粗疏纰漏之处一定在所难免。我们诚恳地期待着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