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和阳夏战役述评(3)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军事历史》 作者:陈光远 查看:
(二)苦战汉口。由于刘家庙大捷,使武汉军民战胜清军的信心大增,同时,也使民军中。些人轻敌情绪蔓延,军营一片高谈阔论,大有指日攻克北京直捣清廷之势。起义士兵视前线指挥员段防固守,徐图进攻的策略为胆小畏敌,主张乘胜追击,拿下武胜关。于是10月20日组织了两次进攻,均未成功,民军敢死队队长阵亡,前线指挥受伤易人,停止了进攻。这样形成两军在三道桥相持的局面。清军方面,清廷召回了指挥不力的荫昌,而将袁世凯升为钦差大臣,统率进剿武汉的水陆各军;以冯国璋、段祺瑞分别但任第一、第二军统领,摆开了决战的架式。
按照袁世凯的指令,装备精良、军费充足的北洋军主力加速南下,部署在黄陂、孝感、滠口一线,10月26日,冯国璋指挥第一军以优势兵力和火力向汉口以北的民军猛攻,清海军进至长江阳逻江面以炮火轰击,民军猝不及防,牺牲500余人。滠口清军以机枪和炮兵火力掩护,通过三道桥,沿铁路两侧猛攻。民军汉口前线总指挥、原清军标统张景良怯战通敌,布防迟缓,部队在得不到有力指挥的情况下,仍然进行顽强抵抗,殊死搏斗,许多入伍仅数天的新兵连射击尚不熟练,凭着一腔热情与敌拚杀,战斗悲壮激烈。刘家庙被清军攻占,后又被民军夺回。次日,清军一路从正面进攻刘家庙,一路迂回侧击民军后路,民军撤出刘家庙,退守大眢门一带。清军以优势兵力步步逼进,从市郊打到城区,进至洋商跑马场,占领大智门,攻占歆生路口令江汉路),两军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经过二天反复争夺,民军退守玉带门及歆生路以南一带街市,与敌进行巷战。
正当两军鏖战汉口,民军前线指挥乏人,部队有涣散迹象的紧急关头,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于10月28日由上海抵达武昌。黄兴及时到汉口前线视察,感到汉口已成颓势,敌强我弱,短期内难以扭转。但考虑到党人主战、民军气盛,不便挫伤众人情绪,于是临危受命,承担起指挥汉口军事的重任。
29日,黄兴率千余人过江到汉口,设司令部于满春茶园。检查发现,民军在汉口地区的兵力仅6000余人,局势危殆。当日冯国璋率主力万余人到达汉口投入作战,袁世凯也南下孝感督阵。由于清军的新式机枪和重炮发挥威力,经过三天激战,民军伤亡惨重,被迫后撤。清军为防止民军藏入民宅,在汉口闹市区纵火,大火延烧三日三夜,繁华市区变成一片瓦砾。民军在大火中坚持苦战,在巷战中给予清军很大杀伤,但因双方力量悬殊,11月1日,清军完全占领汉口,民军退至汉阳。在此次争夺汉口的阵地战、城区攻击战和巷战中,双方各死伤数千人。
(三)血战汉阳。11月3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阅马场搭起拜将台,黎元洪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湖南援军两个协开到武昌。当时,全国已有11个省市宣布独立,清朝政权处于土崩瓦解之中。因长江接近枯水季节,清朝海军由阳逻启铺东去,途中全部宣布反正,随即将舰队兵分两路,一路东下协助江浙联军进攻在南京顽抗的清军,一路回航支援武汉民军。已在北京就任清朝总理大臣的袁世凯,企图集中兵力猛攻武汉,以显示其力量,阻止全国革命进程。
两军在汉阳、汉口隔汉水对峙。双方几乎投入了全部兵力,清军继续增兵汉口战区,总兵力已达3万余人;民军在汉阳战区有1.3万余人。黄兴否定了孙武等人“加强防御,固守汉阳”的意见,决心全力渡江,收复汉口。11月17日,民军在炮火掩护下,在汉水的琴断口附近架浮桥,兵分两路反攻汉口。左翼进展迟缓,与清军遭遇时,新兵一听炮声便军心涣散,退回汉阳;后续梯队民军未按命令到达指定位置,贻误了战机;右翼进展顺利,渡过汉水河,但成为孤军,在优势清军的攻击下,不得不于18日晚退回汉阳。民军汉口反击战因各部队配合协调不好而未成功,还伤亡800余人,严重挫伤了士气。黄兴调整部署防守汉阳城区,在汉水沿岸的南岸咀至三眼桥一线布兵筑阵。
清军经过准备,于11月21日凭着优势兵力和火力,多路向汉阳猛攻,艰苦激烈的汉阳保卫战打响了。一部清军采取迂回战术,避开民军防线,由孝感直插汉口远郊新沟镇,顺利渡过汉水河,占领汉阳的门户蔡甸,并向汉阳以西的三眼桥附近推进,两军在三眼桥激战;11月22日,一部清军在汉口近郊舵落口抢渡汉水成功,11月23日占领美娘山。两军在美娘山、仙女山、锅底山、扁担山等地反复争夺。因为这几个制高点高差基本均在50米至200米,鸟瞰汉阳,是防守汉阳的屏障,双方势在必得。诸高地几易其手,战斗空前残酷,民军敢死队多次在紧急时刻出击,打了几个硬仗、恶仗。湖北军政府两次从武昌派兵援助汉阳。但在途中受阻,伤亡惨重,没有到达前线;武昌民军还以一部兵力由武昌以北青山渡过长江,准备在汉口湛家矶登岸,向刘家庙进攻,包抄清军后路,断其交通。但民军指挥员临战醉酒,没有登船,部队缺乏指挥,加上江岸敌人以强大火力封锁,部队无法登岸而退回。在汉阳前线的援鄂湘军不了解全局战况,以为湖北民军有意保存实力,颇为愤怒,擅白撤离前线,黎元洪亲临湘军军营慰问并说明情况,也未能留住,湘军返回了湖南。清军突破民军三眼桥防线后,攻占十里铺,直扑城区中心。又一路清军由汉口城区渡过汉水,直接进占汉阳兵工厂和龟山炮台。经过七个昼夜激战,在强大的清军多路攻击下,汉阳全部失守,3300余名民军将士在汉阳保卫战中壮烈牺牲,清军也付出沉重代价。11月27日,民军退回武昌,形成两军隔长江对峙的态势。民军在长江天险设防,上至金口,下至青山,在70余里长的长江岸边立栅置炮,重兵布防,日夜谨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