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绍兴人民对皖浙起义死难烈士的纪(9)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裘士雄 查看:
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庭将被连累。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有几个人便秘密地开一个会,筹集川资;这时用得着日本浪人了,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徐伯荪的家属去。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民国十六年(1927)9月3日,鲁迅撰《通信》一文,最初发表于1927年10月1日《语丝》周刊第一五一期。他在这封致李小峰信中谈及“想到敝同乡秋瑾姑娘,就是被这种劈劈拍拍的拍手拍死的。”他肯定秋瑾善于鼓动宣传的同时,也对她欠注意斗争策略,提出同志式的批评意见。
民国十七年(1927)4月1日,根据1927年7月8日绍兴徐社理监事会议:“设学校以培养革命青年,继承先烈遗志,才是根本的纪念”而决定创办的“锡麟公学”正式开学,校址设在绍兴城古贡院即大通学堂遗址,设高小部、初小部和幼稚园。是年7月,奉省教育厅令又改名锡麟小学。
民国十七年(1928)7月,蔡元培与汤日新(绍兴县长)、王世裕(子佘)、姚烈、陈升(绍兴县警察局长)、王述曾(叔梅)、张钟湘、任家瑛(县党部常务员)、杜子楙(海生)等发起人发表《为秋瑾建祠筑亭募捐弁言》(蔡元培执笔),全文如下:
鉴湖女侠秋君,成仁已二十有一年。去岁,故乡越社诸君子,谋建风雨亭于女侠就义之所,集资千金,以地隘费少,未能兴工。今岁,广丰汤君又斋来长吾县,锐意兴举,拟购左右民居,拓展其址,并于女侠当日囚系之旧山阴县典史署,为女侠建祠。约计购地建筑之费,非六七千金不办。议从事募捐,如有余资,则储为秋祠常费基金。夫民国肇造,赖诸先烈牺牲之功为多,女侠更为女界之第一人,不有表彰,恶足以示来兹。故为弁数言。所望邦之贤哲慕义之士,解囊输将,早观厥成;庶后之人凭吊流连,足以兴其爱国观念,民国人心,益以巩固,予实馨香祝之。
民国十七年(1928),国民政府推行村里制,故乡人民为纪念徐锡麟、秋瑾、绍兴城区建置设锡麟里、秋瑾里。1930年推行乡镇保甲制后,改锡麟镇、秋瑾镇。后秋瑾镇并入越王镇,锡麟镇也析分,并入灵芝等乡镇。
民国十八年(1929),王灿芝赴美前,将其先母秋瑾的遗文收集成册,付中华书局出版,书名《秋瑾女侠遗集》,并请托许啸天作序。许氏于是年8月3日写成,约三千言。他评价秋瑾道:
我与女侠同工作,共患难,朝夕相处,对于她的全人格下过深刻的考察:知道她的革命工作是整个的,当时虽牺牲生命于排满运动,而她的目光是在求人道光明;虽努力于政治工作,而她的表现却着力在社会改革,——尤其是女性的解放与人格的提高。和她见过面的人,可以在她的言语行为上证明。我至今还不能忘记她那一种豪侠的举止,与英爽的谈吐。她不但嫉满如仇,她还嫉恶如仇,友朋中如有失检的,她必严加纠正。她不但律人如此,律己亦是如此:不因循,不失信,不畏缩,不依赖。秋女侠是能痛革女子劣根性的命,进而革民族劣根性的命,又进而革恶劣婚姻腐化家庭的命,再进而革不良社会不良政治的命。这又是有事实可以供我们证明的。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秋女侠的革命工作是整个的,是从个人从下层做起的。她的排满工作,政治运动,决不是标榜,亦决不是浅薄,而是求达于人道光明社会改进的一种手段,是整个革命工作中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从她人格的表现上,奋斗的历史上看出。可怜秋女侠,我们只知道她是和满人政府的恶势力奋斗而牺牲生命的,我们还不知道她和家庭的恶势力奋斗而得自由,和社会的恶势力奋斗而得平等,和个人的恶习惯奋斗而得高尚的人格。奋斗又奋斗,痛苦又痛苦,其间不知道受尽了多少悲哀,牺牲了多少幸福,才得最后政治人格上大无畏的表示。‘秋雨秋风愁煞人’,是她一生奋斗的实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