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曼青,张长娟 查看:
2.宪法的制定。中华民国开国之初,孙中山首先仿照美国的共和制度,确立了总统制,成立了临时参议院,并着手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1912年3月11日,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正式宪法制定前的国家根本大法。这是一部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全面体现资产阶级政治理念的宪法性的文件。在这部国家根本大法中,确立了“主权在民”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还规定了国家性质、政府组成、政府权力的范围和权力行使等内容,这些法律规定使民权和政权各自既有了法律的保障,又有了法律的约束。国家的一切重大事情均按宪法规定办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它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民主共和体制,为使中国从封建专制政体转轨到近代民主共和政体作了法律上的保证。
3.民主的政治构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西方正统的民主理论为基础,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智慧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中国国情的一种理论体系,在当时来说是先进的,也是可以操作的。三民主义中所包含的民主政治构架主要包括两大内容:四大民权,即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官权。五大治权,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和考试权。另外,孙中山还主张分县自治制度和国民大会制度。孙中山不仅设计了民主的政治构架而且提出了实现民主的三个阶段,即军政阶段、训政阶段、实政阶段。在军政阶段的任务是,武力促进全国的统一,同时宣传三民主义以开化人心。在训政阶段,派遣经过培训的人员到各县筹备自治,训练人民学会使用四大民权。在宪政阶段,举行选举并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全面确立民主构架。
4.政党政治的开创。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政党政治的新时代。辛亥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创设,民众的政治意识的觉醒和政治参与要求的提高,中困进入了政党的时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人们集会、结社的权利。民众,“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政治气氛活跃,政党意识十分浓厚。各阶级、阶层均积极创建政党,并通过政党实现执政或参政的目的。由于辛亥革命开创政党政治的先河,中国政治才得以加速发展。
(三)民众参与政治意识觉醒了
政治成员参与的广度、深度的增加是政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熏要标志。亨廷顿认为“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公民参与的扩大。”在近代以前的中国各社会形态中,其政治系统呈现高度封闭性,政治是统治阶级的事,所谓是“民可以使用之,不可以使知之”,封建统治者明令禁止人们上书陈言。因而这种体制下造就的只能是帝王政治而非民主政治。辛亥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的创设,民众的政治意识的觉醒了,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了。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政治参与主体扩大了。当时参与革命的革命者,主要有三部分人构成:知识分子,华侨,会党。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如:宣传革命、资助革命、进行斗争来参与革命,动员群众。另外,《临时约法》中指出人民有参政权,“民权”即指人民参政的权利,并且当时的妇女都要求有参政权。另一方面,政治参与范围扩大了,政治参与扩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国家权力从君主转移到议会,国家政治参与范围的扩大就为动员、吸纳新的社会力量、社会集团和社会资源参与国家政治创造了条件。以上这些是国家政治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体现。
二、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辛亥革命使中国的社会意识实现了飞跃
辛亥革命在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意识形态,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人们领悟到了现代意识,出现了“改造国民性”的呐喊,出现了民主、科学的呼吁。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的成功,就不会有民主、平等意识在国民心中的扎根;没有辛亥革命的失败就不会有更深刻革命的到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大都受到过辛亥革命的熏陶,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人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早期共产党人在爱国救亡意识的基础上,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继而反思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认识到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的革命走向成功,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没有出路。因而,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共产主义者转变,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战士。
(二)辛亥革命促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首先,这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辛亥革命带来的经济变化中,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给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阶级成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其次,虽然革命未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但这次革命却使无数有识之士在思想上和革命意志上经受了锻炼,这些经受了锻炼的先驱们大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再次,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反思中,选择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因此,我们说辛亥革命促成了中围共产党的成立。
(三)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
辛亥革命最终是在资产阶级的妥协下,反动势力的压制下失败了,但辛亥志士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次革命引起的社会大变革是前所未有的,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履”。中国共产党在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后,作为自身建设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借鉴。制定了明确的政治纲领、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领导革命的阶级问题、革命动力和革命道路等问题。也正因为有这种总结,这种借鉴,孙中山及其同仁们没有做到的,共产党人做到了,也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失败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最终取得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围的伟大胜利。所以,我们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运动的第一次成功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