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提倡王道,反对霸道(3)
辛亥革命网 2011-03-24 00:00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吴仪 查看:
在“中国存亡问题”一文中,说明对于中国是否参战问题时,说:“不知中日关系密切,决非同文同种云云说明之而足,国际上之真结合,必在乎共通之利害。中国惟与日本同利同害,故日本不能不代计中国之利害,而进其忠言。” [注15]
民国13年,中山先生发表忠告日本国民宣言,说:“中国与日本壤地密接,历史上精神物质之关系至深且切,论其情谊,俨如兄弟。” [注16]
所以,“中国存亡问题”一文中说:“而日本以同种同文之故,其能助我开发之力尤多,必使两国能相调和,中国始蒙其福,两国亦赖其安,即世界文化亦将因以大昌,故中国于日本,以种族论为兄弟之国。” [注17]
所以,中山先生提倡大亚洲主义,而说“夫中国与日本以亚洲主义,开发太平洋之西之富源,而美国亦以其门罗主义,统合太平洋以东之势力,各遂其生长,百岁无冲突之虞,而将来更可以此三国之势力,销兵解仇,谋世界永久之和平,不特中国蒙其福也。(18)
中山先生所主张之“大亚洲主义”思想开始很早。民国2年2月在日本东亚同文会演讲中,话明“亚细亚者,为亚细亚人之亚细亚也”。又说:“亚细亚为吾人之一家,日本与中国则一家之兄弟也。”已见“大亚洲主义”之端倪。
民国2年,中山先生曾在胡汉民氏陪侍下,访见日本桂太郎首相,中山先生语桂太郎谓:“就大亚细亚主义之精神言,实以真正平等友善为原则。”[注19]
民国13年11月28日,中山先生在日本神户对商业会议所等五团体演讲,提出“大亚洲士义”详细阐述,是中山先生晚年对于“大亚洲主义”的思想结晶之总说明。[注20]
“大亚洲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以文化为结合和分解点,所以说:“我们现在讲大亚洲主义,研究到这个地步,究竟是什么问题呢?简而言之,就是文化问题,就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较和冲突问题。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要造成我们的大亚洲主义,应该用什么做基础呢?就应该用我固有的文化做基础,要讲道德,说仁义!仁义道德就是我们大亚洲主义的好基础。”
“我们要讲大亚洲主义,恢复亚洲民族的地位,只用仁义道德做基础,联合各部的民族,亚洲全部的民族,便很有势力。”
“不过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讲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与虎谋皮,一定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与欧洲人讲武力,一定是有胜无败的。”
所以实行大亚洲主义,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恢复亚洲民族的地位;“就是为亚洲受痛苦的民族,要怎样才可以抵抗欧洲强盛民族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为被压迫的民族来打不平的问题……我们讲大亚洲主义,以王道为基础,是为打不平”。
实行大亚洲主义的手段,就是实行王道文化,但是对于顽恶不敏的欧洲霸道文化培育出来的列强帝国主义,则以亚洲民族全部联合起来,使用武力。所以说“美国学者对于一切民族解放的运动,视为文化的反叛,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打不平的文化,是反叛霸道的文化,是求一切民众和平等解放的文化!”
大亚洲主义对于日本的企盼是日本在亚洲国家之中,学习欧洲的武功文化最称完全,日本在当时是亚洲东方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希望日本与中国携手合作,来担当亚洲的和平。所以中山先生在演讲“大亚洲主义”终结时,提出:“你们日本民族既得到了欧美的霸道的文化,又有亚洲王道文化的本质,从今以后对于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霸道的鹰犬,或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们日本国民去详审慎择!”
中山先生日本的期望则是:“余希望日本力图中国之保育,而与中国相提携也。”“日本为亚细亚最强之国,中国之东方最大之国,使此两国,能互为提携,则不独东洋之和平,即世界之和平,亦容易维持,盖无可疑者也”。[注21]
开国先贤胡汉民氏曾记述日本松井大将之谈话:“中日两国,必须本孙中山先生之遗教,体行大亚细亚主义,以维系远东之和平,谋中日两国之共存共荣,倘中日两国不能协力于此,致使中国不得已而与苏俄及其他国家相携手,实将为日本之过。” [注22]
胡汉民氏评述:“孙中山先生之大亚洲主义,含义至为明显,约而言之,为东方的王道主义的,非西方的霸道主义的,为济弱扶倾主义的,非巧取豪夺的,为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的,非帝国主义的独占主义的;故与近时日人所艳称之所谓亚洲门罗主义,亦大异其趣。” [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