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英雄——武昌首义世纪读本》内容推介
辛亥革命网 2010-09-2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谦定 查看:
武昌首义是发生在武汉的最重大历史事件,是武汉奉献于近代中国的最大厚礼。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一座是亚洲的武昌,一座是欧洲的彼得堡。它们在时隔7年举行的革命暴动,摧毁了两块大陆上最为顽固的君主统治,改变了两大国家的历史地位,促成了两大民族的崛起,从而以其城市英名震撼世界。这一标志中华民族第一次崛起的伟大事件以雕塑的形式定格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辛亥革命百年将至,有关这一题材的出版势如潮涌,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谁能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那就要看选取角度、站的高度与挖掘深度。罗时汉先生所著的《城市英雄——武昌首义世纪读本》,我认为他是以较佳角度和较好表现形式完成的一部力作,很值得当代人通读和收藏。
全书约五十万字(含图片、资料等),前后有著名学者章开沅、冯天瑜二位先生所作的序言和作者本人创作谈式的后记。正文部分共十八章,前面五章归纳了武汉的城市历史地位和酝酿武昌首义的社会大环境;中间九章叙述了湖北地区革命组织的建立与武昌首义暨阳夏保卫战的发生经过;后面四章回顾了武昌首义的意义及影响包括首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清晰,结构合理,主题突出。另外,书中有约400张老照片和地图,起到“左图右史”式的“读图”效果,还有附录和补白穿插期间,既显丰富,也使得版面活泼生动。
读《城市英雄——武昌首义世纪读本》,可使我们从三个方面有所体会,这也许是作者要着力表达的主题:
一、武汉的历史地位说明了武昌首义“非我莫属”的必然性
本书开篇即展现了武汉的简明近代史,说明“历史选择了武汉”;19世纪末的武汉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武汉成为了洋务运动后期的全国中心,张之洞主持的“湖北新政”,从工业、教育、新军建设等方面为武汉这座城市完成了一场蜕变。1903年汉口玉带门至谌家矶23·5公里的铁路就通车了,相当于现在的轻轨;1898年张之洞在武昌长街中段创办“两湖劝业场”,开始推动中外贸易交流;1909年举办的武昌劝业奖进会是“我华万国博鉴会之起点”;新军的创建为近代湖北的崛起在政治变革层面准备了锋利的工具,武昌首义不是另组军队而是变清军为革命军,使之成为推翻清廷的先头部队……如德国记者王安娜评价说:“进入19世纪以后,汉口被列强视为重要的商业中心而加以建设,现代化的大厦与银行,巨大的仓库,那些有美丽花园的别墅和高级旅馆,都是汉口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不管什么时候看上去,汉口给人的印象与其说是中国城市,不如说是国际性的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