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英雄——武昌首义世纪读本》内容推介(2)

辛亥革命网 2010-09-2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谦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将临,有关此题材的出版涌现热潮,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谁能独辟蹊径,一新耳目,那就要选取角度、站在高度、挖掘深度。罗

  陈述这些是要说明,面对辛亥革命这百年乃至千年的历史机遇,武汉从各方面都准备好了。“种豆得瓜”,从“湖北新政”到“武昌首义”,一场经济革命势必带来一场政治革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

  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一百多年前就观察到,社会动荡往往不是发生在经济停滞的地方,而可能发生在经济增长的地方。百年前的武汉在表面繁荣的同时,隐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除了剪辫子成为民族反叛的时尚,还发生了后湖征地和吴一狗事件,公众参与的群体事件及引起的血腥镇压,此伏彼起,说明清政府已然坐在火药桶上。中国向何处去?君主立宪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清廷成立皇族内阁和推行铁路国有化,和平请愿此路不通,立宪派彻底失望转而支持革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武昌红楼本是为推行宪政制度所建的咨议局,但不到一年即被鄂军都督府占据,成为了缔造中华民国的第一象征。

  庚子自立军案发生在武汉,这是最后一场“以清君侧”的保皇行动,它因剃头匠泄密只是事件的故事性,实质上已注定失败,“未曾动手先流血”,20多位领导者被砍杀在紫阳湖边,为之死难的还有近万名自立军成员。沈荩三年之后也杖毙于北京,他是中国第一位以身殉职的报人。庚子事件发生之后,民族民主革命派开始走上历史前台,花园山聚会是湖北革命的早期萌芽。在吴禄贞的周围聚集了一批“救亡图存”的革命志士,他们提出的“抬营主义”即革命必须运动军队的策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首创性和可行性。

  湖北人开始行动了。新军中的党人于1904年成立了科学补习所,提出了“革命排满”的口号,并积极响应华兴会长沙起义。科学补习所被破坏后,不到一年“日知会”又兴起,为了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参加日知会的人数越来越多,其革命活动影响全省乃至国内外。然而,清廷的力量毕竟十分强大,日知会主要骨干因叛徒的出卖而招致“丙午之狱”,朱子龙、刘静庵在狱中先后被折磨至死,为青史留下慷慨悲歌。

  中国大造革命舆论始于辛亥革命,20世纪之初是中国新闻史上“意见表达”的高峰时期。武汉学生与留学生众多,文化事业发达,是全国舆论重镇之一。出现了海外回流的《湖北学生界》等大量宣传革命的报刊。《大江报》率先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还发表黄侃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随之遭到镇压。《大江报》案也成为武昌首义的导火线之一。

  二、两湖革命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表现了“亡清必楚”的血性

  本书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两湖革命党人的奋斗传记,他们从成立组织到筹备起义经历了曲折和坎坷,又从起义的发动到成果的捍卫(阳夏保卫战)显示了英勇与壮烈。

  共进会1907年的成立是以两湖志士为主体的海外革命者不甘寂寞、勇于投身国内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之体现。标志着他们从“坐而论”到“起而行”,实施从海外向国内的战略转移。如果共进会是移植的“海归派”新树,而文学社是本土成长的“扎根派”大树。文学社是以湖南人为主的党人长期奋斗的结果,队伍较大,广泛渗透在新军的下级军官和士兵中。他们与共进会有矛盾,但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实行联合,虽然短暂,却为起义做好了人员组织上的准备。湖北革命开始出现森林般的生态和气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