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与《分湖旧隐图》(4)

辛亥革命网 2018-10-24 10:20 来源:吴江通 作者:李海珉 查看:

《分湖旧隐图》问世至今,将近100年历史,可是此图此集到目前为止,仍旧养在深闺人未识。触发柳亚子作《分湖旧隐图》的动因是什么,作图之后为什么要广泛征集题咏,归隐就归隐,为什么要取名“旧隐”?

  江苏吴江的朱剑芒和顾悼秋两人,都是既有“分湖旧隐图”题耑又有题咏。朱的线条匀净温润,融入了钟鼎文的滋养,下笔从容不迫,而又落落大方;顾悼秋用他擅长的瘦金体和篆书,分别题诗题耑。

  柳亚子的姨丈蔡寅对苏东坡十分钦佩,书法初宗苏轼,后学欧阳询。“分湖旧隐图”五字题首,用笔丰腴跌宕,平正中蕴含险绝之味。

  江苏昆山胡石予的题诗颇有二王之风,从容不迫,在章法和用笔方面独具匠心,字字独立少有牵丝而气脉贯通,大有行云流水之妙,即使瘦劲绵长之笔仍然圆厚而醇和。

  还有一个李涤,此人本是湖南湘阴人,生活在吴江三十多年,与柳亚子十分相得,李氏的书法尊碑,他的“分湖旧隐图”五字隶书脱胎于《史晨碑》《礼器碑》,严整中见妩媚。

  最后说说柳亚子的书法,柳的书法不倚门户,直抒胸臆,自成一格,一般人目为无祖无师的才子字,其实,透过《分湖旧隐图记》的点画,仍能看出他在颜、柳二体上下过的功夫。柳亚子学养深厚,下笔重落轻收或浅入疾出,任情恣性而又犀利痛快,结字乱头粗服,不拘小节,多有出人意料的奇构妙造,笔画常有不到之处,柳自己说,是手笔跟不上纵逸的思维所致。南社好友楼辛壶评价为“意到笔不到”,可谓知其书。字如其人,柳亚子先生豪放不羁的诗人气质,直爽痛快的性情脾气,在字里行间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此外,《分湖旧隐图》里还有南社成员的各种印章,朱墨灿然,赏心而悦目。朱文、白文,浙派、皖派,篆刻艺术方面也是颇耐咀嚼。这些印章除了姓名、字号、别署、书斋之外,还有相当多的闲章,而闲章最能探讨南社成员的思想侧面,大多可以补传记之不足。将拟另文论述。

  《分湖旧隐图》作成,柳亚子视同拱璧,装裱成多本册页,安置在特制的木匣内,保藏于磨剑室书斋内。朋好到来,尤其是南社旧友前来,柳亚子总要拿出来一起观赏、回味。1958年柳亚子先生去世,1961年秋南社旧侣、时任苏州市文化局局长的范烟桥亲往北京,向柳夫人郑佩宜征得了柳亚子的一千多件珍贵遗物,内中就有这《分湖旧隐图》。现在,此图此集完好保存在苏州博物馆。

  《分湖旧隐图》及柳亚子当年的《梁父吟》,各抒己见的平台,种种不同声音在此争鸣,又是艺术的集合体,各种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诗词、文章、丹青、书法及篆刻荟萃一炉。

  注释:

  [1]柳亚子:《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93页。

  [2]杨天石、王学庄:《南社史长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10页。

  [3]柳亚子:《南社纪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0页。

  [4]同[3],第41页。

  [5]同[1],第189页。

  [6]同[3],第54页。

  [7]沈昌直:《沈氏次二公剩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168页。

  [8]郑逸梅:《南社丛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49页。

  [9]朱静谊:《题亚子分湖旧隐图》,《南社》第十三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1996年,第2802页。

  [10]林之夏:《题亚子分湖旧隐图》,《南社》第十四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1996年,第3066页。

  [11]周人菊:《题亚子分湖旧隐图并序》,《南社》第十七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1996年,第4015页。

  [12]同[2],第349页。

  [13]林百举:《百字令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南社》第十三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1996年,第2871页。

  [14]周明:《题亚子分湖旧隐图》,《南社》第十五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1996年,第3308页。

  [15]姚光:《书分湖旧隐图后》,《南社》第十八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1996年,第4274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