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风建设角度看陈云的民生思想(4)
辛亥革命网 2019-04-03 09:11 来源:察网 作者:朱佳木 查看:
然而,当时的中央主要负责人听不进去这个话,坚持认为“物价这一关非过不可”,并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原则通过了价格、工资改革方案。方案基本内容在报上一经公布,立即引起居民恐慌,出现全国性抢购和提款风潮,物价指数猛涨百分之二十多,迫使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进行解释,表示银行将开办保值储蓄。但这一切都晚了,事情已经闹大,一定程度上成为随之而来的“八九”政治风波的起因之一。“八九”风波过后,陈云同刚刚担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谈话,再次指出:
【“国家财政补贴取消不了。暗补、明补,都是补贴。在我国,还是低工资、高就业、加补贴的办法好。这是保持社会安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即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某些产品也是实行补贴的。当然,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可以逐步减少一些不合理的补贴,例如某些企业的亏损补贴,但要从根本上取消补贴是不可能的。”】
现在,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价格补贴在逐步减少,但无论消费环节还是生产环节,很多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物价和弱势产业的扶持措施仍然是包含补贴的,有的补贴还在增加。比如,粮食售价和居民的义务教育费、医疗统筹费、水电费、煤气费、取暖费、公交费、地铁票、火车票等等,都有财政暗补。近些年,为了鼓励农民种粮,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养老事业,政府还陆续出台了种粮补贴、农机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环保产业和产品补贴,以及发放养老金、推广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等等财政补贴。这说明,陈云关于价格改革要照顾民生、财政补贴不可能根本取消的思想,已为越来越多的政策制定者们所接受,成为考虑改革的一大出发点。我们无疑应当继续进行价格改革,减少各种不合理的补贴,使价格尽可能反映价值。但制定价格改革方案时,也要想到低收入群众的承受能力和弱势产业的发展,权衡经济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利弊得失。这同样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一条客观规律,违反了同样是要受到惩罚的。前些年,群众普遍反映住房贵、看病贵、上学贵,就很值得我们反思住房、医疗、教育改革中的教训。
四、从搞好执政党党风的角度关心民生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陈云由于年龄原因,除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兼中纪委第一书记外,不再负责其他日常工作。但他一如既往地关心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发现或想到,随时给在第一线的中央领导同志写信函作批示打招呼。例如,当他了解到中年知识分子工资收入低、工作负担重的情况后,便给中央政治局常委各同志写信,提出中年知识分子是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是基本的基本建设,把钱用在他们身上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当他在报上看到儿童看戏难的反映,便给中央书记处领导写条子,建议全国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儿童开放内部礼堂,并且由中央办公厅带头开放怀仁堂。当他想到前些年一些大城市发生冬储菜冻烂问题时,立即给中央有关领导写信,说“北京、天津烂菜问题是一个多次发生过的事情。霜降已过,十一月八日‘立冬’,‘烂与不烂’,只有几个小时的关键时刻。大白菜是北京市民的当家菜类”,要赶在寒流之前把菜卖到老百姓手里。他还让秘书给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段君毅同志打电话,提醒他们想办法让市民尽可能多买一些,不要让菜烂在街上。事后,他又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情况报告上批示:
【“城市居民贮藏有困难,但春节后吃不到便宜的大白菜又有意见。这件事要由北京市委拟出一个妥善可行的办法才好。”】
根据他的批示,北京市计划减少郊区大白菜的种植,改在河北邻县多定购,并写出书面报告。对此,他又批示:
【“这一条必须由市委和河北省商量好。”】
当他从报上看到大龄未婚青年多和师范院校招生难的情况,又给中央书记处领导写信,建议中央指定一个部门抓一下大龄未婚青年尤其是女青年的婚姻问题;并让秘书转告中央有关领导,要想办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使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
像这类事,在陈云晚年是家常便饭。我理解,这是他崇高党性的自然流露,也是他在向处于第一线的领导同志有意识地传帮带,以便使他们也能像老一辈领导人那样,从端正执政党党风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民生问题。由于他经常过问这些其他领导同志不大过问的事,香港一家杂志把他称为“不管部长”。他听后很感兴趣,要秘书把杂志拿给他看。还有一位同志转来一封署名“北京一市民”的信,称陈云同志为“标准共产党员”。他听后哈哈大笑,并把这六个字端端正正地记在便笺上。他一向不喜欢听赞扬的话,唯独这一次,不仅接受了这个赞扬,而且显得十分高兴。
总之,在陈云看来,民生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执政党的党风问题;重视还是不重视民生问题,对执政党既是一个是否善于做经济工作的检验,又是一个是否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时时处处关心和维护群众利益的检验。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深情回顾了陈云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并着重指出:
【“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精神。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陈云同志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他说:‘当权的党容易只是向群众要东西,而忘记也要给群众很多的东西。如果真是那样,群众就会把我们看成强迫摊派的命令机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更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党脱离了群众,就成了光杆子的党,这样的党也是不能存在的。’”】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又指出:
【“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
这些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同样是把民生问题和执政党党风问题联系在一起看的。我们要把学习、研究陈云的民生思想,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切实从端正执政党党风的高度看待民生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认同,在民生逐步改善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巩固;使党的执政地位,在为人民谋福祉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加强。
【朱佳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