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治学」朱佳木:新中国70年的变与不变(3)

辛亥革命网 2020-03-13 12:54 来源:长安街读书会 作者:朱佳木 查看:

新中国70年发展有许多变化,但也有许多不变。一是在国家发展目标的具体提法上有过变化,但是要用50年到10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这个大目标,始终没有变过,并且一代代人在


  

  近代中国有着被帝国主义长期侵略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经济封锁、贸易禁运。这个经历决定了,新中国必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然积极争取世界的进步与和平,必然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必然主张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必然不惜一切代价捍卫自身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正因为如此,新中国刚一成立即宣布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当美国出兵侵占台湾海峡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时,虽然我国当时尚处于长期战争之后的经济恢复时期、中美两国在经济军事实力上存在巨大差距,但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投入抗美援朝战争。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粉碎帝国主义制造“西藏独立”的阴谋,作出和平解放西藏的决策,并明确表示西藏现行政治制度可以暂时不变。然而,当西藏上层反动集团于1959年发动武装叛乱后,党中央不仅下令坚决迅速彻底地予以平息,而且改变了原有政策,在西藏进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废除了黑暗的农奴制度。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当时的党中央和中央政府采取了很灵活的策略,一方面通过炮击金门,严惩蒋介石集团对大陆的骚扰,另一方面通过特殊管道,向蒋氏父子表示,只要台湾肯回归祖国,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均可保持现状,从而为后来的“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最初蓝本。

  面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起云涌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和来自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问题的理论,作出不是战争引起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战争的论断,并同亚非拉民族独立、人民革命运动相互鼓舞、相互支持。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夺霸权而进行冷战时,毛泽东及时调整外交战略,先后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划分”等主张和理论,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中国永远不称霸,并借此打开了长期僵持的中美关系,为同资本主义世界开展经济往来铺平了道路;同时,指导我国大力加强“三线”建设和战备措施,避免了可能遭受的核袭击。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改变了前一时期关于战争已迫在眉睫的观点,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两个主要问题的论断。同时,我们党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同第三世界团结合作,仍然作为新时期的基本外交政策,全方位地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八九”政治风波过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所谓制裁,对此,邓小平尖锐指出:

  【“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1]P320。】

  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他又提出对国际形势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使我国平稳度过了世界大变动、大动荡的历史关头。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军民进行捍卫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一系列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同时,还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台湾方面达成了“九二共识”,实现了“三通”,收回了港澳主权,并在两地分别实行了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制度。我们党还准确把握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特点,顺应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作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外交布局,先后与有关国家一起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中非定期协商机制和合作平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国集团,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判断,同时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正日益突出,强调当今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要求干部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在对时代性质和特征保持清醒认识的前提下,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积极参与已有国际对话和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倡议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明确表示中国既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也不会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推动国际秩序和经济全球化朝更加公平、合理及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使中国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行动的发起者、倡导者、组织者,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升,从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问题由国际、治安等传统领域,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太空、深海、极地、生物及海外利益等领域,鲜明地提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必须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必须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正确把握好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对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势力绝不能手软,从而进一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5]】

  从新中国70年的历程可以看出,在国际问题、对外关系和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具体提法、做法上,我们也有不少变化,但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捍卫自身核心利益、永远不称霸的决心,却始终没有变过,并且,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而愈益坚定。

  当前,新中国仍然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未来的变化会更多更大。但只要了解了过去的变与不变,对新中国在70年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否持续,中国今后会不会“变色”,会不会“崩溃”,会不会“威胁”别国等等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7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

  【“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6]。】

  今后的前进征途上,我们将会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他还说: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6]】

  这一对新中国的过去、今天、未来的扼要概述,无疑是关于新中国变与不变问题的最权威最有力的回答。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6]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10-0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